山西省临县三交镇

[1]临县三交镇
临县三交镇得名于北周时处于乌突、窟胡、定胡(定湖,治所在今柳林孟门镇)三县交界,距今已有1450多年历史,世传北魏孝文帝过南山见有异气,遂凿断来脉,建庙压之,即南山寺之始也,1994年变电站工地出土24座战国墓,墓葬形制有一定规格,说明在战国时即为一处人文兴盛之地。
历代科举功名可考者有明清两朝本镇出文举人五名,武举人一名,贡生四五十名,生员近二百名。辖村崔家坪出进士一名,举人一名、贡生四人、生员二十六人。西王家沟村出举人一名。临邑文风凋敝,而本镇文风之盛就于临邑来说,独占鳌头。
明清时本镇因地控四方,为汾右重镇,有汾州府常驻兵员,明代蒙古族首领也先、俺答都曾进攻本镇,镇民赖有北寨天险才得脱免。又因处于县境东通石州之必经之途,明洪武初年设三交铺驿站,以传递军情、公文塘报。又因地处通衢大道,“商贾往来,必出其途”,有冀、鲁、豫、秦、晋南、东路祁平太等地的客商驻地经商,故而又形成了一个全省闻名、远及陕北、蒙南的商业重镇。据镇内历代碑文、文献记载:清乾隆年间已有商铺字号一百余家,嘉庆时发展到近两百家,道光时有两百多家,同光时期亦约为此数,民国元年,因局势不稳,商民持观望态度,商业有所减退,到民国十七年,据《中国金融-山西卷》调查,有商铺340余家,40年代据晋绥工委调查,三交镇为晋绥边区最大的集市。在浩瀚的商海中,曾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大商号和商界精英,大商号如:晋源礼、万全堂、广生堂、当铺之王黄际桂等等,商界精英如:张起、李旺山、杜三子、王恩润等巨商大贾。
本镇旧有寺院一座,官祠一座,庙宇十余座,计有南山寺、三贤候祠、关帝庙、文昌庙、财神庙、大庙、火神庙、弥勒庙、娘娘庙、山神庙、圈神庙、三门洞庙、龙王庙、魁星阁等。过街楼四座,三座位于市渠沟街,一座位于正街。戏台九座,计有南山寺戏台、关帝庙戏台、娘娘庙戏台、市渠沟过街戏楼、财神庙戏台、三门洞戏台、阳坪上鬼戏台、火神庙戏台、圈神庙戏台。一地庙宇、戏台之多可居全省之冠。
今镇区留存有寺院一座,古戏台一座,古街两条,为市渠沟古街较为完整。两旁店铺林立,今原貌仍在。古巷二、三十条,正街、西街区保存甚为完整。颇为可观的有张家巷古民居,修建于清朝初年,布局为一排五院,外有东西街门。西头第一院为张府院,有府门一座,旧有“都控府”“守御所”“文魁”等悬匾数块;紧接着是倒连垂花门的三座院落再接着为家塾(又名书房院),族内文风可见一斑。整个古建筑布局合理完整,颇具研究价值。李旺山故居民宅,位于本镇当铺巷,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八九座院落连成一片,内精雕细琢,颇具晋商大家风范。另外本镇辖村刘王沟、枣洼沟、杜家屹垛、武家沟各有古戏台一座。杜家屹垛村杜三子故宅,建筑富丽豪华,晋西民居无出其右者。今居处深山,保存完整。孙家沟有很多古民居,最为壮观的为王恩润宅,为十三小院连环套成一大院,整体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号称山西最大的四合院。门前有一小瀑布,颇有意境。现该村已申报成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开辟成为旅游区。目前已有不少自驾车旅游的游客参观。
临县三交镇,吕梁山中的明珠 ,希望您来此探访悠远的古迹,本镇竭诚欢迎您的到来。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三交镇三交镇辖:东峪村、冀家沟村、车道坡村、东岁兴村、西岁兴村、西窑头村、高崖底村、前三交村、后三交村、官庄村、南岭村、窑沟村、上马圈村、下马圈村、岭底村、兑九村、横山村、峪口村、高观村、固村、石家堰村、田家堰村、龙兴村、羊圈沟村、何家沟村、上寺村、南陀罗沟村、东梁村、邢家山村、马头山村、娄子沟村、小塔习村、大塔习村、宋家庄村、牛尾庄村、罗家会村、团峪沟村、西观村、东沟村、南冯村、北冯村、端正沟村、狄家沟村、翟家沟村、罗家社村、碾沟村、里沟村、泉水沟村、张盛村、付家庄村、幸福村、下水马村、观里村、于家沟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