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福田村位于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镇境西北部,东连黄定村委会,北与曲界镇交界,西与南山镇接壤,南邻华林村委会,面积15.56平方公里。辖西松、塘口、高浮、上园、丰祝、赤岭、新村、那察、月灵、那光、曹家、那法桥、田仔园、大小埚、成埚等15条自然村。村委会办事处在福田新圩。2004年,全村委会有1297户6334人,劳动力2978个;耕地面积12536亩;机械总动力2604千瓦;农业总产值4001万元;年人均纯收入4039元。有小学9所,其中完全小学3所。福田村委会西松村为清代著名书法家李梓瑶的故里;福田村委会赤岭村则是清代御史、江西提学副使翁学海的祖籍地。
2、湖南衡阳市衡山县福田铺乡福田村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福田村有20 个村民小组,有222户,共980人 ,设党支部(党委、党支部),共25名党员,其中流动党员4名。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养和外出务工,农民年纯收入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00元。现有村两委干部为 4 名,村活动场所面积340平方米(其中办公室3 间,会议室1 间)。
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开发区福田村福田村地处溧水县开发区乌山集镇北侧,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良。2001年将原幸福村、秧田村、和蝉山村合并,形成现在的福田村村域规模。目前,福田村辖区面积为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370亩,共有13个村民小组,人口3178,党员111人。

福田村水、电、通讯到户率,卫生户厕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主干道硬化率等均达100%,农民居住区绿化率达40%以上。目前,建有社区活动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福田村平均每年投入经费40多万元进行村庄整洁行动,投入近5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为全村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福田村农业方面以水稻为主,产出稳定,农民收益良好。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经济、强村富民为己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村级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村级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实现村级经济总产值近950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065元以上;预计2008年可完成经济总产值1.1亿元,实现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4、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牛街乡福田村福田村村地处洱源县牛街乡北边,距牛街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乡道路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县30公里。东邻国有林,南邻大松坪,西邻上站,北邻福和福上。辖福上、彝族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31户,有乡村人口1069人,其中农业人口1069人,劳动力64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87人。
全村国土面积30.54平方公里,海拔3300米,年平均气温15℃,适合种植大白芸豆、烤烟、洋芋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320.96 亩,人均耕地1.2亩,林地33023.3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8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5、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永和镇福田村【地名含义】
据传,福田村住民先祖择地时狂风大作,风水先生的帽子被大风吹起,落在一片草地上,于是村名取为"草田村"。后来村民觉得"草"字不好,改为"福"字,所以才叫福田村。别称草田。
【历史沿革】
民国33年(1944年)属至善乡杏山保。建国后,1956年属栖梧区福林乡;1959年属龙湖公社福田大队;1961年划属永和公社福田大队;1984年改永和镇福田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福田村位于闽东南晋江中流地带。东至龙湖镇福林村,西至永和村,南至茂亭村,北至旦厝村,距晋江市区16公里,距永和镇区2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凉适度。而且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是新石东公路和大深公路交叉的地区。
【村落与居民】
区域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下有8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302人,357户,旅居海外侨亲有500多人,外来人口300多人。
【村容村貌】
2002年5月‘制定村规民约 深化移风易俗’,2008年着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在村委会门口设立了健身器材,2006年设立环卫队使全村的村容大为改观。
【纪念地、风景点、名胜古迹】
分别有福田古庙、镇安宫、福田佛寺,10个祠堂。
【城内设施、文化生活】
城内有老人活动中心、福田村文化活动中心、福田小学、福田幼儿园、福田村老年协会。[1]
6、海南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福田村福田村原是从海南省红明农场47队改制而成,现有村民50户303人,其中在册职工65人,外出人口70人。年劳均收入14531元,其中自营经济收入11061元,如今,全村已建成绿树成荫、花红草绿、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主要成果:
1、生态环境优美。挂牌保护见血封喉、小叶榕、山桂、马龄公等乔木89株;种植观赏花木100丛,草皮6000㎡;新装路灯26杆,新建户厕20间;修建3.4米宽的水泥村道一条320米,1.2米宽的水泥户道9条1100米,2米宽的环村水泥路一条270米,4米宽的环村石粉路一条340米。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生态环境创建目标。
2、生态文化先进。安装独立有线电视网站1个,有线广播设备1套,铁皮宣传栏2个;修建硬板灯光排球场1个;改造装修办公室、文化室各一间;新建休闲场所6处,购置休闲石制桌凳6套,水泥预制靠椅10张;建造队名牌一座,刻制公益捐款功德碑2块;制定队规民约和环境卫生管理、路灯管理、文体活动管理制度各1套。实现了“宣传有阵地,学习有课堂,锻炼有设施,休闲有场所,教育有基地,管理有规章”的生态文化创建目标,积极组织职工学习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开展“珍爱健康,保护家园”活动,全村达到了无赌博、无吸毒、无刑案的“三无”社区要求。
3、生态经济蓬勃发展。职工利用房前屋后新种椰子250株,槟榔700株。以及橡胶、荔枝、胡椒、椰子、槟榔、香蕉等热带作物近300亩,且产品质量优,符合“无公害”要求,卖价好,收入逐年增加。主业干胶年年超额完成任务。2004年全队劳均收入2.315万元。环境好了,收入多了,职工改造、新建住房的热情十分高涨。2003年至今,有15户职工投资96万元,新建二室一厅的高档瓦房15栋,配套用房(卫生间、伙房等)5栋。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创建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