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鼠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学名:灰鼠蛇

分类地位:动物界 Faun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爬行纲 REPTILIA =>有鳞目 SQUAMATA =>蛇亚目 SERPENTES =>新蛇下目 Caenophidia =>游蛇科 Colubridae =>鼠蛇属 Ptyas=> 灰鼠蛇 Ptyas korro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chlegel, 1837

英文俗名:Indo-Chinese rat snake

别名:黄梢蛇、索蛇、过树蛇、过树龙、过树榕、跳树标、黄肚龙、山蛇(泉州、晋江)、土蛇(福建德化)乌歪(德宏)、上竹龙

分布:云南、贵州南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

识别特征:蛇体略细长,一般在1米以上。眼大而圆。背面棕褐色或橄榄灰色,躯干后部和尾背鳞片边缘黑褐色,整体略显网纹;上唇和背面灰褐色,体中、后部每一背鳞中央有黑褐色纵线,前后缀连成黑褐色纵纹;腹面淡黄色。

习性:生活于丘陵和平原地带,主要活动在田基、路边、沟边的灌木林中,在水田,溪流、溪边石上或草丛中也可见到,常攀援于溪流或水塘边的灌木或竹丛上,故广西群众称它为过树龙。有时也到地上寻找食物。昼夜活动,阵雨后太阳出来时,常遇见于路边、沟边的灌木顶上,等待太阳光的照射;晚间也蜷伏于竹枝上。捕食树蛙、雨蛙、蜥蜴,也食小鸟、其它蛙类及鼠类。5~6月间产卵,卵数10枚左右,卵径29~44 mm×12~20 mm,卵产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有护卵现象。35~47天孵化。11月开始冬眠,在田基、墓地向南的鼠洞内越冬,冬眠期随每年气温变化而有异,广西南部三月即苏醒活动。

估计数量:50年代可达230万条,现在下降到30万条。

灰鼠蛇无毒,与金环蛇、眼镜蛇合称三蛇。三蛇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食用蛇类。可入药治风湿症。

根据统计,灰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2.7%,受精卵占产卵数的77.3%,孵化率占受精卵数的59.2%,自然成活率可达3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