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作乐府法,诗歌技巧之一,名称源于刘铁冷所著《作诗百法》。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乐府为乐官官肄业之乐章。汉初有之,但须泽以古雅。发以峭劲,使修然苍老之色,溢于词句间,或能仿佛一二。若一涉议论便失本旨矣,袁随园注意汉之君马黄。临高台两调 ,以为虚传,而谓魏之龟虽寿善哉行两调为近古。至唐以后,名称繁冗,音节又不能相合,未足学也,兹示作法于后。
【诗歌举证】
◎龟虽寿魏武帝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老骥烈士四句,是通篇筋节语,观其怡养永年,和澹冲夷,饶有远致。
◎善哉行魏文帝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雏,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以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此诗言客游之感,忧来无方,故以高山林木为喻,而末句言客游似行舟,及以行舟似客游,措语工巧极矣。收到忘忧与忧来来针锋相对,是为弦外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