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进化论
在分子原子级别 和 细胞级别,研究物质演化,特别是生命物质演化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 利用 微观进化论解释的 “性别是如何产生的”的思路
HOW:性别是如何产生的?
这个问题是这样思考的:
生命体发展到原生生命体以后,出现的环境是这样的:
1、自然的(非生命环境) :光,电,力,热,射线,气压,温度,湿度,密度,酸,碱,盐,地球运动的周期变化
2、自然的(进化后的生命环境):天然有机体,无生命现象的活性、高能蛋白,核酸,以及类似物,自生病毒体,自生细胞体,原生病毒体,原生细胞体,原生多细胞体,原生稳定的多细胞体,具有简单细胞功能分化的原生稳定多细胞体,具有稳定形状和基因的、具有定向接受刺激和能够定向移动的原生多细胞体。
3、自然环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随机的,又是受自然力和规律的规则;随机性表现在统计上,规则性表在局部现象与整体现象。
1.2.3.的运动变化重复又重复,表现为时间的积累,就是所谓的地球上亿年的历史演化(不是随时间的积累,而是随变化过程的重复与积累)。所有的变化都是全向的,不是定向的。
一个重要的变化出现:同类的细微差别(全向的细微差别),这个变化使得无性生殖的生命个体,在维持自身稳定基因的同时,(以个体整体的大部分内稳定)面对一个具有全向细微差别的生命外环境,使得生命个体之间可能产生的结合或者排斥的可能性增大(因为有物质结构和性状差异作为物质基础)。再经过一番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中间状态(平滑过渡)逐渐缩减,生命的生殖性状边缘慢慢形成并稳定下来形成稳定生殖基因的一部分。
减数分裂的相对稳定形成
最初,生殖性状的出现并表现出明显的或是不明显的差异,只是生命体自然变化的结果,在这个自然变化过程中,形成了物种的差异(同相与否、同向与否、同源以否,近源与否,互斥与否)。此时的生殖性状还不是性别性状,更不是两性性状,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没有稳定下来,那就是细胞的减数分裂,也即现在所谓的生殖分裂。
面对群体宏大的原生多细胞体生命,有理由相信会出现细胞分裂中的减数现象,而且,原始的减数分裂现象也是全向的,即:基因不但有减少半数,而且会出现减少任何数量,甚至减少全部(导致细胞分裂变化中解体:死亡),甚至减少零(标准的体细胞出现,而不是做减数分裂,依然维持无性生殖)。基因减数从零到全部,是随机的,是全向的。而只有能够维持的住生命整体的减数分裂才会被提高出现的机率,才会在生命变化中脱颖而出。这个数字的出现还依赖与另外个体的配合,才能是生命体得以维持。这个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最初的全向到定向的稳定的过程。奇怪的是:减半数分裂能够存在,而减少其他数却不能有效维持和继续。这个问题,大概可以从数学上得到解释,简单的分析应该是这样的:
A个体发生基因随机全向分裂,分裂后的残缺细胞与其他同类个体的残缺细胞相互作用(集结)
随机全向残缺细胞的集结是两两作用的,“二”在这里起到了关键因素,
在2的规则下,随机全向残缺细胞重组为正常细胞。能重组为正常体细胞,则依然能够继续维持A的稳定性;不能重组为正常体细胞,则不能维持A的稳定性(不稳定的组合如果再通不过环境的破坏力,只有死路一条,能通过则出现另外相对稳定的新个体)。
2.3共同原则下,还不能出现稳定的减半数分裂,这种情况下 减0.5 的机率与减0.K(0<K<1)的机率在重组正常细胞方面,效果是一样的,机率是平等的,是没有区分的。
重复发生,重复1234的过程,0.5的性状(减半数分裂)使得生命个体数量不发生减少;而0.K(0<K<1,K!=5)的性状使得生命个体数量一直减少下去(不是直线下降,是基数下降),以致于消失。如此,减半数分裂形成稳定性状保存下来(不是直线增加,是基数增加)。
有了这个减半数分裂性状基因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位置,就是这个减半数分裂性状基因稳定的在多胞体生命体的固定位置发生作用,把性状表现出来,这个位置就是生命体的生殖组织器官位置。
此时已经是有性生殖(同时也存在无性生殖,两种生殖形式并存),而此时的性别是多种多样的,是丰富的,是简单自然的,是只不过在过去自然的体细胞整体分裂复制运动变化中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的另一种分裂复制运动变化。
自然生命体 生殖器官外形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在能够具备相对稳定发生减半数分裂的的生命个体群体中,最初生殖器官外形是全向的,即任何可能的形状,生殖的形状对减数分裂不造太大的影响。生命的演化过程是全向的(一切可能的形式),这个全向不单单对生命体的整体而言,也对于生命体的局部而言。生殖器官的局部演化造成了其器官自身的平衡机制,护理机制,内循环机制,慢慢的这些性状又都被保存下来,形成稳定的基因,其中包括生殖器的外形性状基因。而这时的生殖器官外形是多样的。
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一些可能性提高了发生机率:多繁殖形式生物(具备减半数分裂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无性生殖幼体解体,不断刺激,抑制无性生殖行为,与此同时减半数分裂繁殖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得以继续。生命体自身的演化,稳定了这个变化形式,形成并保留了相应的基因,并不断的选择保留可能机率高的基因,这个基因是能够使减半数分裂顺利完成的一切有利的基因组合。选择的规则是这样的:减半数分裂完成、半倍体细胞重组的过程环境要不发生突变或者尽可能的小的突变。其他形式的变化和规则都使得同性状生命体的繁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重复这个运动变化的结果就是护理机制不健全的个体物种被淘汰,生殖器官多样性遭到选择而消失掉不适应的形状性状基因。按照这一轮的选择规则,生命体内部是最佳的环境,最符合的环境,于是毫无例外:减半数分裂全部发生在生命体的体内环境中,而完成再重组这一过程的环境也大部分发生在生命体内环境中(当然以后的最初发育也存在这个类似的环境中)。(水体以其特殊的稳定性可以使得某些生命个体完成这样的行为过程)。这样,就只留下具备这种性状和能力的生命体(进而物种慢慢开始形成)。围绕“需要在体内完成减半数和重组过程这个结果”,个体生命又演化出了有利于完成这个需求的性状和基因,包括生殖器官的形状和功能。至此,生殖器官形状和功能相对稳定,随环境的演变,稳定性加强,随环境的演变,做相应的适应性演变(包括身体个方面的配合)。
还有一个原则性问题:性别如何只剩下两个?
性别演化只剩下两个的过程,是与物种分化的过程是统一的。
自然规律面前,没有神秘。下面两个原则:
“最”是“唯一”:自然现象中讲到“最”的时候,就变成了唯一:最能与一种器官外形配合的器官外形,是一个唯一的外形,不可能是多个外形;最能稳定的完成减数分裂并完成重组的不同生殖器官的搭配只有一对、两种(两个),而不可能是一组(多组)、多个。这个原则就决定了性别搭配,最后只剩下两种性别(在同一个物种中)。
维持性别配合度而做的其他性状调整:在最初配对的过程中,受减半数原则的限制,也还是能存在具有外形差别的生殖器官的配合度相近的现象,而自然环境别没有使得这些生命体解体掉,生命体自身做了性状调整,使得这样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了环境。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把这个形状形状保持相对稳定下来并相对稳定形成其他适应性状,这样,完成了另一个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在新的物种中,适用第1个原则,使得性别依然保持两种。
性别就这样产生并稳定下来了。
性别 的出现为生命演化提供的更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