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地震速报和中国的地震预报不是同一个概念。
日本在全国设有800多个地震观测点。这样,可以迅速的测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地震震动时分别发生震动小的P波和震动大的S波。P波要比S波先期到达。日本的地震预报就是利用了P波和S波的时间差。
所以,日本的地震速报并不是地震发生前的预报。
由于时间差和传播的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距离震中心比较近的地方往往是S波已将到达后才发出警报的。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强度如阪神地震。岩手、宫城、山形、福岛等县共有9人死亡,260多人受伤,有多条道路出现塌陷,此外还有桥梁坍塌和民房倒塌的现象,日本气象厅起初公布的震级为7.0级,后来改为7.2级。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岩手县内陆南部,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
当地还发生了震度为5弱等多次余震。上午8点50分,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的危机管理中心设立了官邸对策室,并派以防灾担当相泉信也为中心的政府调查团前往受灾地。首相福田康夫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做出指示,要求迅速调查受灾情况,并全力抢救受伤人员。日本气象厅在此次地震中,在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报。
日本从去年10月开始启动紧急地震速报制度。紧急地震速报指的是用地震仪器监测地震的初期微动,预报4级以上的地震发生。预报是通过电视等渠道进行的。
日本在去年10月启用的全球首个地震预报系统在此次地震中发挥了作用,再加之日本建筑物防震措施比较完善,因此减少了房屋倒塌。
日本从1996年开始,政府连续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把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到最高,要求商业楼宇能抗8级地震,使用期限要超过100年。
日本建设规划城市时,十分重视防灾避难设计。抗震性和安全性是建设公路、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在日本城市有许多政府指定的避难“缓冲地带”,不少城中绿地和公园入口处都插着“地震避难所”牌子。
日本在部分海域 2,000米深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此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储存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在30分钟内自动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目前,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