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金观音
一、“龙泉金观音”概况:
龙泉金观音,产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东古老植物摇篮”龙泉凤阳山北麓,产地峰峦叠翠,谷幽泉清,茂林浓荫,腐植深厚,重云积雾,品质浑然天成。龙泉金观音,独具“活、甘、清、香” 特色,馥郁鲜爽,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却不见苦涩;活色生香,沁人心脾,胜似兰花郁香而深沉持久。
二、龙泉产茶历史:
史载龙泉在三国时即已产茶。据《季氏宗谱》记载,五代十国时,龙泉人季大蕴曾赴闽地武夷山引茶,并建盘茶王殿,以供茶圣陆羽像;死后因广为传授种茶技术被吴越王钱氏封为农师,后人为纪念他引茶、传茶和种茶的功绩,在盘茶王殿陆羽像旁塑上了大蕴像。据《龙泉县志》记载,明成化年间岁贡“芽茶四斤”。清代张竹楠《梅簃随笔》载:“龙泉西南二乡,产云雾芽茶,每岁清明后谷雨前,县令发价采办,额定贡茶24斤,色味双绝……”。清代诗人林撝(hui)在《茶厂谣》一诗中写道:“龙泉邑大二百里,邑里山山有茶树。” 后虽连片茶山毁于战火,但在山坡上依然保存了一些水仙品种,为处属名茶,农家历来有研制乌龙茶自用。民国31-34年,中国茶叶公司浙江分公司迁龙泉,在离城4里的黄罐村设立茶厂,收购青叶制作珠茶和少量的水仙品种乌龙茶。
三、“龙泉金观音”发展史:
金观音系由铁观音与黄金桂人工杂交选育品种。龙泉于2004年从福建引入金观音品种在龙泉试种,并在浙江大学茶学系汤一副教授的指导下,试制出了品质上乘的金观音茶;2006年“龙泉金观音”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新产品鉴定,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第一只乌龙茶新产品;2007年12月龙泉市在杭州成功举办了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茶事活动—“2007浙江龙泉生态茶--迎新茶会”,主推金观音茶,受到了领导、专家、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是龙泉继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之后的“第三宝”;2008年,龙泉市“依托浙大、科技兴茶”,实施“绿茶、乌龙茶并举”的发展战略,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82万亩,其中“金观音”特色茶面积3000余亩,力争在2010年前使“龙泉金观音”茶园面积达到2万亩,积极打造“第二个安溪”。
四、龙泉青瓷与龙泉金观音:
龙泉作为青瓷之都,生产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为全国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以其“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精美绝伦,至今已1600多年。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青瓷茶具是龙泉青瓷发展的重点。茶圣陆羽犹为推崇青瓷器具,《茶经》记载:“越州上……,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龙泉哥窑青瓷茶具于16世纪首次运销欧洲市场,立即引起西方民众的极大兴趣。唐代顾况《茶赋》云:“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皮日休《茶瓯》诗有“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之说;韩偓《横塘诗》则云“越瓯犀液发茶香”,这些诗都赞扬了翠玉般的龙泉青瓷茶具的优美。
2007年,龙泉市提出了“以瓷带茶、以茶促瓷、茶瓷互动”的发展战略,将“龙泉金观音”与青瓷茶具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相继推出了具有浓郁龙泉特色的产品包装、“金观音”茶具等;同时龙泉以“瓯江源头水,江浙顶峰茶,千年龙泉瓷”为主题,通过“水、茶、瓷”的有机融合,充分展示龙泉的生态、文化和茶叶品质优势,拓展龙泉优质生态茶叶市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杨招棣有诗曰“青瓷千载称奇珍,剑气东南耀入云,更有崖茶幽韵远,品茗最是金观音”,浙江省诗词学会戴盟会长则赞金观音“千载青瓷喜有伴,茗门新秀一枝花”;这些都道出了浙南山城龙泉的特色,也让“龙泉金观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