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期贡献计策辅佐秦穆公「益国十二,拓地千里」的名人由余。
秦穆公的称霸西戎,为其后的秦始皇奠定一统天下(公元前二四六年)的基础,是公元前六二四年前后的事。换句话说,余氏的得姓,差不多已有了两千六百年左右的悠久历史。 由余是两千六百年前创业扬名于秦国,也开姓于秦国,而当时的秦国,位于现在的甘肃和陕西地区,这个地区,又被早期的历史家称为西戎,因此,过去就曾经有人怀疑过,余氏是属于所谓的「戎狄」之姓,有别于中原地区居民的黄帝系统,宋代的郑樵和清代的张树氏 ,便都会引用「国语」的记载指出,「潞、洛、泉、余、满,皆赤狄隗姓。」余氏真的是属于「戎狄」之姓?如果这样想,实际上便大错而特错了,因为,由余本来是晋国公族的后裔,由于当时晋国的政治紊乱,他才跑到西戎另求发展,最后投奔秦穆公,而大展鸿图的。春秋时代的晋国,大家都知道,是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立的,正是最为名正言顺的黄帝子孙,由余既然出身于晋国公族,则传自他的余姓家族,当然也是分支自周天子的姬姓,与所谓的戎狄之族无关。
关于这些历史,《史记》中也有记载,在《东周列国志》中也有由余公的历史故事。
余氏自得姓始祖由余以上的黄帝世系,是这样的:
第一世黄帝﹔第二世是黄帝的次子玄嚣,第三世是娇极﹔第四世是娇极之子,继其堂兄颛顼为天下共主的帝王,第五世后稷,就是姬姓的开姓之祖,亦即周朝王室的远祖,第六世世是不窟,由于夏朝的太康政裒失国,他就避居西北的戎狄间,第七世是有邰之君鞠,第八世是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并迁国于幽的公刘﹔第九世是庆节﹔第十世是嗣位幽国的皇签,第十一世是弗差﹔第十二世是毁喻﹔第十三世是公非,第十四世是高圉﹔第十五世是亚圉,第十六世是叔非﹔第十七世,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即秦伯、虞仲、与季历,余姓是传自三子季历。季历之子周文王姬昌,是第十九世﹔周武王姬发,是第廿世﹔廿一世的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同母之弟,是唐国的始封者,唐叔虞的儿子,(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地就是说成王与其弟的故事,这在很多余氏老谱中都会引用这一典故)。第廿二世的姬燮,封地在晋,被别封为晋侯﹔第廿三世是晋武侯宁侯﹔二十四世是晋成侯服人﹔二十五世是晋厉侯福﹔第二十六世是晋靖侯宜臼 ﹔第二十七世是麓侯司徒﹔第G十八世是晋献公籍﹔第二十九世是晋穆公费王,第三十世姬仇,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自晋文公以后,晋国的霸业,持续了一百余年:其子伯,是第卅一世﹔第卅二世为姬平﹔第卅三世为豥﹔第三十四世为晋哀公姬光,余氏的得姓始祖由余,便是晋哀公的儿子﹔由于当时晋国的朝纲不振,大臣恣纵,他为了避祸,才远走西戎,此后并凭着自己的才干,开创出一番大事业来。从上述的世系可以知道,余氏的得姓始祖由余,是黄帝的第卅五世裔孙世系分明得很。
我们的余姓家族,如上所述,是把世系衔接到四千六百多年前黄帝的次子玄嚣。不过,直至目前为止,历来的姓氏学者对于余氏得姓始祖由余的上世源流,还有下面两种略有出入的看法。
──余氏的始祖,是出自黄帝的长子昌意,昌意生颛琐,颛琐生鲧,鲧生大禹王,大禹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启,继禹而为夏朝的天子﹔次子宰,被封于显,三子空,又名罕﹔被封为余度王,子孙后来就以余为姓。
──余氏是大禹之后,大禹的裔孙,夏代的中兴皇帝少康,有一位庶子无余,被封为越王,他的子孙就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余。
关于由余的上世,虽然有上述不同的说法,但是,综合这些说法,余氏的出于黄帝的一支血统源流,却是绝对可以肯定的。天下的余姓中国人,当然也大可以自己的黄帝世系傲视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