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55年出生于长春市。6岁随父母迁回老家——长春市郊区,在那里读完了小学、中学。1972年年末高中毕业,随后返乡务农。1973年被任命为所在大队的民兵营长兼治保主任。1976年被推荐到长春郊区师范学校读语文科,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市第11高中任语文教员。1980年考入东北师大中文系,1984年本科毕业后,师从刘伶先生攻读语言学硕士学位,198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系从事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至今。1990年任讲师,1997年任副教授。1988年受聘于吉林省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任语言学顾问。2002年3月——2004年2月受东北师大委派在韩国东新大学中文系搞对韩汉语教学工作。两次参加韩国中国人文学会学术研讨会,并加入韩国中国人文学会成为会员。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1973年至1976年在长春郊区永春公社长岭子大队工作。
1977年至1978年在长春郊区师范学校读书。
1978年至1980年在长春市第11高中语文教员。
1980年至1984年在东北师大中文系读书,获东北师大文学学士学位。
1984年至1987年在东北师大中文系读研究生,获吉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87年至1990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助教。
1990年至1997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讲师。
1997年至现在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02年3月至2004年2月在韩国东新大学任交换教授。
2004年3月回东北师大文学院任副教授。
2007年任东北师大文学院文学院教授
社会学术兼职
现任文学院语言学专业党支部书记;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韩国]中国人文学会会员;吉林省语言学会理事。
曾为东北师大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的留学生开设过汉语听力和初、中、高级汉语等课程;为日本短期汉语学习班开设过汉语会话课程;为香港短期普通话沉浸班开设过普通话语音和汉语口语语法等课程。也曾受聘于吉林大学为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讲授《现代语言学导论》课。
2002年3月至2004年2月在韩国东新大学任交换教授期间,在韩国东新大学中文系开设了《高级中国语会话》、《中级中国语会话》、《初级中国语会话》、《基础中国语作文》、《实用中国语表现练习》、《韩国学生语音偏误分析》、《韩国学生语法偏误分析》等课程。
指导研究生情况
1998年——2002年指导硕士研究生两届两名,其中一名考取博士研究生。
现在正在指导两名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两名教育硕士研究生。
主要科研方向
普通语言学理论;语法理论;对外汉语教学;聋儿语言听力康复。
主要科研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315教改实验项目”,主持,项目经费5000元(2004——2005)。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与评估”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第二位(1996——1999)。教科社厅[1996]7号。
“句法语义研究”东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993——1994)。
主要论文目录
1、《“经济原则”制约下的语音现象解释——谈普通话中的“ia”、“ua”中的“a”音素》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4年第7期。
2、《韩国学生语法偏误的分析与纠偏正误的思考》 [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第27辑,2003年12月。
3、《现代日汉语言比较纲要》(Ⅰ) 《北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现代日汉语言比较纲要》(Ⅱ) 《北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5、《称呼语与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导刊》,2003年第10期。
6、《体态语与人的文明行为》 《文明导刊》,2003年第7期。
7、《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中的困惑分析与解惑策略》 [韩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第9辑,2002年12月。
8、《汉语中“被”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第25辑,2002年12月。
9、《文明用字与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导刊》,2002年第3期。
10、《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清除语言污染》 《文明导刊》,2002年第1期。
11、《概念界定中“最小”的角度分析》 《东北师大学报》(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研究专辑),2002年10月。
12、《语言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工程》 《文明导刊》,2001年第12期。
13、《高师教师要做使用规范口语的表率》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汇》,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10月。
14、《论聋儿语言思维康复的理论根据及对策》 《社会科学探索》,1996年第3期。后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二期)转载。
15、《语言学理论的实践意义说略》 《教学研究》,1996年第2期。
16、《高师教师要做使用规范口语的表率》 《教学研究》,1995年第3期。
17、《新型外来语现象透视》 《新文化报》,1994年第23期。
18、《强化修辞律探微》 《新文化报》,1994年第20期。
19、《漫话言语形象和现代交际》 《新文化报》,1994年第14期。
20、《理解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 《聋儿康复》,1994年创刊号。
21、《语言和言语》 《聋儿康复》,1994年创刊号。
22、《聋儿语训浅谈》 《聋儿康复》,1994年创刊号。
23、《简论“被”的词性及其句法功能》 《长春师院学报》,1993年第4期。
24、《浅谈古人对话的交际效果》 《现代交际》,1993年第7期。
25、《聋儿语言思维康复简论》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觉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1993年12月。
26、《语言层级结构体系立体透视》 《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增刊(2)。
27、《家庭聋儿康复的语言学原则及其相关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增刊(1)。
28、《现代汉语存现句结构形式说略》 《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增刊(1)。
29、《试论句法结构中的显隐意义》 《语言文学集》(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
30、《“乌龟”与民族文化》 《城市时报》,1991年2月23日。
31、《“驾返瑶池”观感》 《城市时报》,1991年1月19日。
32、《“商店”及其他》 《城市时报》,1991年5月18日。
33、《宋大成和体态语》 《城市时报》,1991年7月6日。
34、《“二舞演”办公室随想》 《城市时报》,1990年12月1日。
35、《现代汉语存现句显隐意义探微》 《锦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
36、《长春语义学讨论会略述》 《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
37、《长春语义学讨论会会议纪要》 《汉语学习》,1988年第2期。
学术著作与教材
1、《语文学科研究动向》(合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2、《现代汉语》(合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3、《语文基础知识词典》(合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8月版。
4、《中华语海》(编委),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5、《中学百科全书》(语文卷)(合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版。
6、《语言散论》(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7、《小学生词语手册》(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8、《东西方艺术词典》(合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版。
9、《通向有声世界之路——聋儿康复知识问答》(合编),吉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1991年8月版。
鉴定成果目录
获奖情况
1、1984年被东北师范大学评为优秀毕业生。
2、《现代日汉语法浅析》获中国东北语法修辞学会优秀论文(1989)。
3、《强化修辞律初探》获中国东北语法修辞学会优秀论文(1990)。
4、获东北师范大学1993——1994优秀教学奖。
5、获东北师范大学1994——1995优秀教学奖。
6、获东北师范大学1995——1996优秀教学奖。
7、获东北师范大学1996——1997优秀教学奖。
8、获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先进工作者。
9、被评为中共东北师大委员会1998——2000院(系)、处级优秀共产党员。
10、被评为东北师大1998——2000年度校级工会积极分子。
11、《聋儿语言思维康复简论》获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3)。
12、《语言散论》获吉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1995)。
13、《高师教师要做使用规范口语的表率》获“十五期间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
14、《论聋儿语言思维康复的理论根据及对策》被评为吉林省语言学会第二届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
15、《韩国学生普通话发音偏误现象的分析与思考》被评为吉林省语言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2004)。
备注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2002年11月16日,在韩国的全北大学参加韩国?中国人文学会2002年度学术年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论文《汉语中“被”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该论文会后被收入韩国?中国人文学会会刊《中国人文科学》(第25辑)。
2、2003年11月15日,在韩国的全南大学参加韩国?中国人文学会2003年度学术年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论文《韩国学生语法偏误的分析与纠偏正误的思考》。该论文会后被收入韩国?中国人文学会会刊《中国人文科学》(第27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