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对于这一定义,总的来说没有多少异议,但对于其内涵和外延,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探讨。这里所说的“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现,“重建”则指在不可能或不需要再现生态系统原貌的情况下营造一个不完全雷同于过去的甚至是全新的生态系统。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含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也称为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最关键的是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的构建。

恢复生态学是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它是最终检验生态学理论的判决性试验。它所应用的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生态系统演替理论。恢复生态学在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和优化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恢复生态学的定义很多,尚未取得共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强调恢复的最终状态。如Cairns(1995) 认为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回复到受干扰前状态的过程;Egan (1996) 认为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的过程(Hobbs & Notorn ,1996) 。事实上,上述定义的理想(最终) 状态是很难实现的。

第二类观点强调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如Bradshaw (1987) 认为生态恢复是有关理论的一种“严密验证”(acid test) ,它研究生态系统自身的性质、受损机理及修复过程;Harper (1987) 认为生态恢复是关于组装并试验群落和生态系统如何工作的过程;余作岳、彭少麟(1996) 提出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目前我国许多学者均采用余作岳、彭少麟(1996) 提出的恢复生态学定义。

第三类观点强调恢复的生态整合性。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曾先后提出三个定义: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第三个定义是该学会的最终定义(J ackson et al.1995) 。

恢复生态学导论

作者:任海彭少麟 编著

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管理是当前生态学发展的热点方向。本书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当前的发展动向,并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全书内容主要包括: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原因与机理;退化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海岛和水体等的恢复原理与方法;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外来种入浸和全球变化对退化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管理等。正文后附有当前国际上介绍恢复生态学的网址和重要的恢复生态学文献,以资查阅。 本书资料新颖、体系完整,可供从事生态学、林学、农学、地学以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工作的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恢复生态学研究可追溯到本世纪20~50 年代,当时侧重于采矿业和地下水开采所造成的各种塌陷环境及其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7 ] . 1975 年,在美国召开了题为“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国际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等许多重要的生态学问题,并呼吁要加强对受害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的收集与生态恢复技术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1980 年,Cairns 主编的《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受害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学理论和应用问题. 1983 年,在美国召开了题为“干扰与生态系统”(Disturbance and ecosystem) 学术会议,系统探讨了人类的干扰对生物圈、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种群和生物种的生理学特性的影响[1 ] . 1985 年Aber和Jordan 两位英国学者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的概念[9 ] . 在此期间,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生态恢复学会,并出版了有关生态恢复方面的专著[3 ,7 ,8 ,9 ,11 ,14 ,15 ,20~27 ] . 这些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生态恢复工作的不断展开和日益活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