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清钱维城宫苑春晓图
【类别】:中国绘画
【年代】:清代
【作者】:钱维城
【现藏】:沈阳博物馆
【简介】
纸本设色,纵37.2厘米,横81.8厘米,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画朱门宫苑,苑内酌形取势,布置杏轩水榭、竹院松亭及曲径春山,恰似离宫春苑之景。
【作者简介】
钱维城(1720—1772),字宗磐,号幼庵、茶山,晚年又号家轩,江苏武进人,生于1720年,卒于1772年。钱维城擅长山水画,他的绘画远学元代四家即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近学清初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徽、王原祁,而且还直接得到董邦达的指点。钱维城投身科举时,很少有人知道他擅长书画,直到状元及第后,在随乾隆的一次狩猎中,乾隆射中一只老虎,于是钱维城受命创作“射虎图”,作品完成后乾隆连连称赞,并下令将此画刻在木兰围场的石头上,从此钱维城在画坛上名声大振。在钱维城的绘画中,带棱角的石形、双勾少皴的树干,以及中锋含蓄的细笔、淡墨勾皴的线条,都存有董邦达的笔意,但他更擅长缜密的用笔和青绿、赭石相间的设色,其中也显示出清初“四王”的流派风格,他的作品经常呈现出来的是一派宫廷富贵的气息。在乾隆的收藏目录《石渠宝芨》中,收录的钱维城作品有160多幅,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钱维城作品的赏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