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层峦叠嶂,风光秀美的千山西麓,坐落着一所有着久远历史沉淀的普通初级中学---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

51中学是一所普通公办初级中学,建校于1969年,现有教职工215人,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54名,省市级骨干教师34人 。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三所分校,在校生3650多人。建有标准化的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和配有120台电脑的微机室及多媒体教室。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注重育人与育才并重,打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尤其在以张丽敏校长为核心的现任校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以更高昂、更蓬勃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创了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两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五个一流的业绩:一流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校风校纪;一流的校园文化。各项工作在保持立山区教育排头兵的同时,许多工作已经成为鞍山市的一面旗帜。尤其是教学质量,在2004年中考中,创造了重点高中考入125人的立山区公办学校的历史纪录。

学校有以张思忠英语教法研究、数学脑功能开发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立项6项,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文章70多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竞赛获一二等奖520多人次。

学生曾代表鞍山市中学生参加全国大课间观摩会操表演,参加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开幕式“风华少年”大型团体操表演,辽宁省九运会开幕式“走进鞍山”团体操表演。

在“一切为了人的健康发展”的理念的指导下,提出学校教育,不仅仅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以终身持续发展的平台,还应在为学生服务中,教师也应在教中不断学习,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渗透对学生家长的教育。一切为了人的健康发展指的就是这些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的知识的共同进步和素质的同时提升。张校长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自然知识,而应让学生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协调发展,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应拓展到对学生家长的教育,拓展到自身的终身学习的教育。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51中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家庭教育的工作,教师队伍的建设,都在扎扎实实的开展起来。

打铁需要自身硬。教师队伍的建设,被51中学看作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为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流的队伍,学校把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相结合,理论讲学和榜样示范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利用理论学习,报告讲座,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经验交流等多种手段,使教师队伍的素质稳步提高。

教师的科研与继续教育,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几年来,51中学完成了《全国数学脑功能开发实验研究》,《省音乐思维训练实验研究》,《鞍山市初中整体化实验改革研究》等教改项目。教师撰写市级以上论文近百篇,上市级以上优质课30余节。全校教师中应获计算机中级人数达100%,中青年教师制作课件和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人数达100%,教师参加外语培训达100%。

本着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追求,为了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开展教育思想讨论,并与教师制定了素质教育的师生观标准。即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同时学校根据德育大纲和公民道德规范,确立了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八、五、五、五、三”工程,即“八项教育、五爱情感、五心情操、五自目标、三好标准”。

学校根据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在校的不同阶段,因势利导,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的自主性教育,还学生主体地位,确定了“社会服务,公益活动,军事训练”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倡导学生参与“希望工程”,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情系灾区、关爱他人,培养了学生合群合作的品质。

支持学生参与市、区普法宣传、交通宣传、国防宣传、公民基本道德宣传等公益活动,争做文明市民,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品质。

正是这种长期的实践活动,使得该校的学生养成了一种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了一种集体荣誉高于一切和善于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辛勤灌花开,果香溢满园。51中学经过扎实的建设和拼搏,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教学上形成了三求、四要、五性、六途径的授课标准和精、深、实、省的复习课模式,形成了系统化、特色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班级管理要求,形成了以各种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为框架,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为载体的劳动纪律保障体系。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大课间先进组织单位、省群体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九运会开幕式优秀组织单位等60多项荣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