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胜天镇
【基本情况】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胜天镇位于高县东北部,宜长路中段,距宜宾市 32 公里,距长宁县城 28 公里,幅员面积 89.8 平方公里,辖 19 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 134 个村民小组, 4 个居民小组。总人口 26665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371 人。耕地面积 1553.93 公顷,森林面积 2833.33 公顷,森林覆盖率 31.6 %。 西南地区最大的、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原始桫椤海,在高县胜天镇境内的红岩山风景区(图),有桫椤数量多达近 10 万株。因而胜天镇有“桫椤之乡”之美誉。 与桫椤海相辉映的是“川南第一庙”流米寺,建寺有 230 多年的历史,为寺庙配套的山形别具一格,大宝寺也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特点,香客游人络绎不绝。
红岩山风景区是胜天镇的旅游资源,也是宜宾市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蜀南竹海”旅游线上的重点景区之一,是开展宗教朝圣和原始生态观光旅游的最佳胜地。 胜天镇土地肥沃,盛产水稻、蚕茧、茶叶、林竹、水果,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胜天镇将背靠五粮液集团、高洲洒业集团、丝绸集团公司、华盛纸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蚕桑、红梁等产业,使胜天镇这个“鱼米之乡”更加富庶。 胜天镇区位优势明显,是辐射宜宾市郊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交易中心。
【人文历史】清代属庆符县易俗乡。民国 15 年( 1926 )置祭天乡。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0 月复为乡。 1951 年 10 月,与世和乡、福汉乡合建胜天公社,取“人定胜天”之意而名。 1960 年 1 月,随庆符县并入高县。 1961 年 8 月,原福汉、世和 2 乡划出。 1984 年复乡。 1992 年 9 月撤区建镇。
【农村经济】胜天镇一个农业大镇,主产水稻、玉米、红粱、林业,养殖以生猪、鸭、鱼为主。粮食总产量保持在 15531 吨以上,经济产业中,年出栏肥猪 2.1 万头,家禽出栏 45 万只,蚕茧产量达 128 吨,渔业产品 136 吨。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16511 吨、 15531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6829 万元、 6292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3475 万元、 3426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368 万元、 11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427 元、 2560 元。
【工业经济】胜天镇的工业经济以粮食、建材为主。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8610 万元、 7000 万元。 2003 年— 2004 年,工业总产值分别为 3734 万元、 3752 万元。
【公益事业】胜天镇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 945 人,教师 49 人,小学5所,在校生 2060 人,教师 80 人。有文化站1个,卫生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28人,病床20张。福利院1个。全面开通光纤电视,实现收视 30 个频道以上。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已开通,水电设施齐备,具备了投资开发的条件。
【荣誉称号】2001 年,胜天镇荣获县委“六好党委”荣誉称号。 2003 年,县委表彰为“五好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