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终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遗传学终点(genetic end point)指用遗传物质改变为指标研究判断被测物质的毒性影响。简言之,即有许多致突变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不能反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而仅仅能反映诱发突变过程中的其它现象。我们将观察到的现象所反映的事件,称为遗传学终点。

1979年,国际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防护委员会(ICPEMC)将遗传学终点分为四类: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畸变,③不分离,④原发性DNA损伤;1983年又把遗传学终点分为①DNA完整性的改变,②DNA重排或交换,③DNA碱基序列改变,④染色体完整性改变,⑤染色体分离改变。对于一种化学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仅用一种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不能肯定的,因此,对于化学物的致突变试验要用多种实验配套。目前,人们对配套试验有多种认识,如有人提出包括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等。按照ICPEMC的观点就是配套应当包括反映5 种遗传学终点。为此,选择4 种试验即可满足要求;如Ames试验、微核试验、枯草杆菌DNA修复试验和SCE试验。而生殖细胞致突变在遗传危害评价时,才会考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