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沈立岩,男,1964年4月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82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本科毕业并留校工作。1991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师从陈洪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受聘为副教授,2005年受聘为教授,2007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教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思想。

【科研项目】

1,200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时期的语言观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任项目负责人;

2,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五”重点教材立项、南开大学2001年度教材建设资助立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名著精读》,任项目负责人。

3,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点项目《中国宗教思想史》(孙昌武教授主持)课题组成员,负责子课题“先秦至两汉时期宗教思想史”。

4,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社会变迁与春秋战国的语言活动、语言制度和语言观念》,任项目负责人。

5,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资助项目《先秦语言活动与中国早期文化模式研究》,任项目负责人。

【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也谈中国文论的失语和话语重建》 《文学评论》1997年第3期

《失语·重建·天人之际》 《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论形象思维的符号特征》 《文学评论》2000青年学者专号

《关于文论失语与话语重建的再思考》 《南开学报》2001年第3期

《从后殖民理论看理论的限度与自省的意识》 《南开学报》2001年第3期

《审美移情与文化催眠——谈金庸小说的阅读心理》 《南开学报》2001年第5期

《乐语之教与行人专对》 《南开学报》2002年第1期

《先秦语言观及其文学意义研究》 《文艺研究》2003年第2期

《由“文”字意义之演变看周代尚文思潮》 《文学与文化》第4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巫史的思维与<周易>的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卜辞贞问对象及其政治含义管见》 《文学与文化》第6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图腾之惑——中国早期宗教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东方丛刊》,2007年第3期

二.专著:

《先秦语言活动之形态、观念及其文学意义》,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三.主编教材: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名著精读》(天津市高校“十五”规划教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四.参编教材:

《欧美文学史传》,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外国文学通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文化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获奖情况】

一.论文《论形象思维的符号特征》2001年7月年获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

二.1998年获南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二等奖;

三.1996年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德育工作者;

四. 2001年在CSSCI入选期刊上发表3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五. 博士学位论文《先秦语言观念及其文学意义》被评为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六. 博士学位论文《先秦语言观念及其文学意义》被评为2006年“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