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如意--乡间默默老英雄
如果为行唐县上碑村82岁的高如意老汉勾勒一个简单再简单的人生流水帐,那大抵是这样的:1945年鬼子头天从他的家乡走了,第二天他就当了刘伯承、邓小平“二野”16军的一名新兵,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跟着部队在河北、河南、山东一带和国民党的军队打仗,后来挺进大别山。1946年加入共产党。1949年部队抢渡长江,高如意是红九连尖刀班班长,带着6个战友冒着敌人炮火划着小船第一个过了江,抢占了重要高地,高如意由此获得特等战斗英雄的称号。后来他当上红九连的连长。抗美援朝后,再赴朝鲜,三年后回国,放弃组织上安置的工作,回家务农,接续他从前土里刨食的日子,直到现在。
高如意的日子本来就这么平淡或者清苦地过下去了,可发生在他身上一件事,又使他被附着了一些传奇色彩。在行唐县问到他,县里的同志都知道,他曾因为一头毛驴的事向邓小平求助,也就是因为这事,他的已经沉寂的英雄事迹才被人想起。
高如意的耳朵已经很背了,即便冲他嚷他也不是都能听见。但只要他听清了记者想了解“从前打仗”的事,他的话头就像个被拽开的毛线球一样,越抻越长,你甚至不能说停。
1955年36岁的高如意回国后,组织上本来安置他转业到东北的,还是个什么科长。可他拒绝了。6月7日记者到高家采访时,高如意回忆说:我没什么文化,东北可是工业区,我外行能领导内行吗?比方你到汽车站,人家给你出难题,说汽车坏了,开不了了,你也不知道是真坏还是假坏。嗨,我就要求我还是复员吧,全国也解放了,朝鲜战场也平静了,我对国家尽完忠了,我得回去尽孝了,家里还有七八十岁的老娘哪。首长说那你就回去吧,我就背起行李回到行唐,被安排到搬运站,当支部委员,在上碑这个点上干活,管十个八个的人。我不脱产,跟着大伙扛大包,我左胳膊上有渡江时被敌人打中的弹片还没取出来哪,后来我就不想干了。还是回家吧,种地吧。
他的大儿媳补充说,他呀,纯粹是个老革命,他是舍小家为大家。他那时当兵走,是有媳妇的,他走了他媳妇才生个闺女,他一走多少年不回来,人家没法过,就在他老人做主下带着孩子离了家。他部队从四川开到北京准备到朝鲜时,人家说你这么近了回去看看家吧,他说不回去,我是代表16军去打仗的,这是公事,回家不就成了办私事?他还说什么大禹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别看他没文化,他还一套一套的哎——
觉得为国家该尽的忠都尽了的高如意回家过起了安稳日子,他用500元的复员费,盖了三间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娶了新媳妇——1944年入党、抗日时当过妇救会主任的李多姐,又接二连三地生了三个儿子一个闺女。1963年,他在当生产小队队长的时候,队里出了个事故,他和一个“富农”合着用小驴抽水浇地,“富农”刚浇完,该着他了,可不知道什么原因,小毛驴自己脱了缰绳,掉进大口机井里了,等他叫上人一块捞上来,毛驴早淹死了。没办法,他赶紧到大队汇报,毛驴后来被大队剥了皮卖了肉。
这事因为不是故意的,后来就不了了之。到了“文革”,有人把这事捅出来,说高如意弄死了驴,得赔。高如意说,钱我可没有了,要不拿家里现成的东西折吧。人家不同意。说啥的都有,要扒房子的,卖车子的,拉走小猪的,总之这事不能过去。高如意这下挠了头。他想这事得找人帮忙啊,他就想起了邓小平。邓小平是“二野”的政委,高如意1950年到北京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时,小平在重庆给他们“二野”的几个英雄代表送行,邓小平还叮嘱他们到邯郸下车,给左权扫扫墓。他们真的去了,一人拿个笤帚把墓地扫了一遍。“文革”时的高如意虽然是农民,但他和普通的农民还是不同的,他知道“邓政委”到了中央,说话肯定管用。高如意央求自己的外甥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信中告诉老政委,小驴是怎么死的,大队里怎么说的,自己怎么没了办法,请老政委帮帮忙。
信发出去不久,高如意的媳妇李多姐一次碰见村干部,对方说,好啊,你家如意子上告了,中央来信了!高家这才知道那封信有了回音。公社书记也来了家,说如意子,你钻牛角尖了,还值得给中央写信?
这件事给高如意带来的影响很大,一个正面的影响是毛驴的事大家总算不提了。渡江英雄遇到的麻烦,从情理说也应该帮一把。但很快负面的影响也来了,邓小平后来被打倒,有人跟高如意吵架时就骂,你咋不去找你邓小平老子去呢!
那封信,到底是“邓政委”来的还是啥上级机关来的,高家人没看到,到现在也说不清楚。
高如意的三个儿子都是吃农业饭的,娶媳妇后分家另过,每年给老子交300斤的麦子。最小的女儿说啥也不愿在村里呆,非要出去,在新华社一个记者的帮助下,找到高如意的一个战友,最后如愿以偿参了军,现在在长春的一个部队医院里。高如意从80年代开始享受民政部门发的补助,从8元,10元,12元,一直涨到现在的每月650元。他的老伴向我们发牢骚说,钱数是不少了,可今年的还一分没到手呢。
与当年的战友们比,高如意可能会“不如意”吧,据说他手下的一个班长后来做到某军区的司令员,而他还在农村中过着粗陋不堪的生活。如果你问高如意是否羡慕人家,他只会慈祥地笑着不说话。对于他这样经历过战争、在硝烟炮火中冲杀过来的人,世俗的评价标准不适用于他的世界。
1999年高如意又迎来他晚年的一次辉煌:他作为河北省的两名代表中的一个,出席了国务院召开的国庆50周年招待会。老人穿上军装,戴上珍藏着的军功章,精神抖擞地到了北京。在北京,他还见到了50年没见的老战友。那时,他的耳朵还不太背,他们欣喜地拍打着对方,畅谈着从前的时光。
朱总理署名的那张“席位在3区236桌”的招待会邀请函,和那本刊登着他的照片的“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特刊”放在一起,珍藏在一个破旧的人造革皮包里。
2.高如意男,生于1952年1月,河北省行唐县人。行唐县太子庄村诊所医生。1973年参军央部队卫生培训班学习。期满后即从事医疗工作。1975年在山西省大同市等三医院进修1年。从医20多年来,边学习边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擅长治疗常见病,对疑难病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