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家庄法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阎家庄在衡水湖西岸,清末民初,全村五十多户人家就有三四十户拓印法帖,村民大多都会刻板拓印技术。所印法帖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天津、北京、山东、山西,成为远近闻名的法帖村。

所谓法帖,是指写毛笔字时为遵循章法而临摹的样本。它的制作程序是,先将硬木板磨平,然后将要刻的字的轮廓涂上胭脂,压印在木板上,再用锋利的刻刀刻字,刻去四周成凸形的叫凸刻,将字迹刻去成凹形的叫凹刻(字帖大多为凹刻)。尔后在木板上均匀涂墨,铺上纸张,用布托或软木槌柔刷轻捶,揭开就成了白字黑底的字帖。最后把这些拓印纸折叠、裁订,就成了法帖书。

宝云寺内建有“阎家庄法帖博物馆”,使人们得以窥见法帖村那段辉煌宝贵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