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都乡位于宣威市东北部,距市区75公里,东连文兴,南接格宜,西与双河、乐丰相连,北与贵州省威宁县龙场镇、新发乡隔河相望。阿都于1988年设立为乡,全乡地处河谷地带,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480.8米,最低海拔1300米,立体气候明显,国土面积125.66平方公里,有耕地30273亩,25度以上坡耕地1525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4%,人均占有耕地0.83亩。2001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20个边远民族特困乡之一。
全乡辖12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312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回、水、壮、白六个民族,2004年,有农户8844户、3620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8人。
阿都乡具有“蚕桑之乡”,2007年实现蚕桑产业产值65万元,蚕桑产业已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该乡属省列20个边远民族特困乡之一,种桑已有13年历史。近年来,该乡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在11个村发展蚕桑业,走“公司+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2003年成立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04年成立蚕桑产业协会,2005年投资40万元成立“宣威市阿都乡同兴村蚕桑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同兴”牌蚕丝被商标。争取上级支持,把蚕桑种植纳入退耕还林范围,让桑农享受政策补助;聘请专家巡回作技术指导,派技术人员到曲靖学习蚕桑种植、养殖和蚕丝被加工技术;采取村委会统一收购蚕丝,手工加工蚕丝被出售。该产业投资少、风险孝效益高,亩产效益3000余元,手工加工的“同兴”牌蚕丝被品牌响亮,供不应求,桑园面积从2003的500亩发展到2004年的3530亩,产蚕丝被600余床,产值近50万元,户均3500元,2005年产蚕茧7500公斤,收购蚕丝4500公斤,加工蚕丝被800余床,产值比2004年增15万元, 2007年全乡桑园面积力争突破1万亩,到2010年,蚕桑总产值达到2500万元,人均突破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