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儿童生长性颅骨骨折

多见于婴幼儿头部外伤后,大多发生在一岁以内,90%在3岁以内,亦可见于稍大的儿童,骨折多位于额顶部。

机理:颅骨发生线形骨折时,下面的硬膜亦同时撕裂与颅骨分离,以后可能由于蛛网膜、软脑膜及脑组织突入骨折裂隙之间,蛛网膜突入后常有某种程度的活瓣作用,使脑脊液易流出而不易返回,形成局部的液体潴留,加重了对骨折缘的压迫,同时骨折裂隙亦长期受脑搏动的冲击,因而使骨折线不断增宽。更重要的是由于儿童时期脑生长迅速,颅骨和硬脑膜的缺损,恰恰成为减压窗,故在脑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使颅骨缺损逐渐增大,甚至形成囊性脑膨出。

术中可见在增宽的骨折线之间,硬脑膜已缺失,而代之以增厚的结缔组织,在其下面有一由蛛网膜为囊壁的单房性或多房性囊肿,内含蛋白成份较高的液体,此囊肿呈楔形伸入萎缩的脑组织中,多数为非交通性的,亦可与脑室相通而成脑穿通畸形,骨缺损缘较薄向外翻,有如贝壳状。

临床表现:在明显的头部外伤颅骨骨折后,经过数月出现头颅发育异常。这种异常表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颅骨缺损为主,表现为损伤区变软,并有搏动,有人称之为"创伤性颅骨腐蚀症";一类是在损伤区有明显膨出,称之为"创伤性脑膨出"。由于多数患儿常伴有局部的脑损伤,因而偏瘫及外伤性癫痫比较常见。

X线平片或CT可见到有增宽的骨折线或大面积的骨折缺损。

治疗:多主张及早手术修补硬脑膜,防止骨折线的继续增大或形成创伤性脑膨出。但如无局部膨出或骨折缺损不大时亦可不手术,癫痫则以药物控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