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韵学概念唇、舌、齿、牙、喉。“五声”是我国古汉语语音学(传统称为“音韵学”)中的一个概念,即五类声母类型。古代音韵学上对声母按发音部位进行的分类,五声(或作“五音”)指“唇、舌、齿、牙、喉”(七音再加上“半舌、半齿”)。 这就是音韵学中的“五音”,由于此五音指声母的物种类型,所以又称“五声”。
2、乐律学名词宫、商、角、徵、羽。
五声,又叫“五音”。古代指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比近似现代音乐简谱少的1、2、3、5、6后来又加上二变,即变宫、变徵,变宫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7”,变微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4”。我国传统的音乐中没有和“4”相当音。五音加二变,合起来叫做“七音”或“七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七声音阶: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
大的分类方向为三:清乐调式,雅乐调式,燕乐调式。
五声与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3、生理学名词指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与五脏相关。如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