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707-约766)金坛白塔乡庄城人。唐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又奉诏书入中书试文章,制科及第,为一时之秀。继而授冯翊县尉,又转汜水、安宜、任县尉。约于二十一年辞官还乡作《游茅山五首》等诗。后入秦,隐于终南山,与王维递相唱和,遂有"储王"并称之誉,约天宝六载(747)任太祝,世称储太祝。约九载,迁监察御史。安史乱起,因在安禄山攻陷长安 后任职,遂下狱,遭贬谪,宝应元年(762)遇赦。约卒于大历无年(766),葬于白塔乡庄城。
光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quot;。著有〈〈正论〉〉15卷,〈〈九经外义疏〉〉20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70卷,皆亡佚。〈〈直斋文书录解题〉〉著录有〈〈储光羲诗集〉〉5卷,今存。〈〈全唐诗〉〉录其诗4卷200余首。
盛唐时代,储光羲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称,诗风与王、孟相近。《钓鱼湾》、《田家即事》、《同王十三维偶然作》、《田家杂兴》等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风格朴实,气韵浑厚,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如《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储光羲虽以写田园山水诗见长,但他的诗歌成就远不止此。他在创作上努力效法魏晋,而摈弃六朝绮丽之风,形式多五言古体,内容也丰富多样。如天宝末奉使范阳,途经邯郸,见安禄山蠢蠢欲动,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写《效古》二首以纪其事。诗云:
“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表现出对时局深切的忧虑,以及报国无门的幽愤。
至于写景诸作,如《述华清宫》、《游茅山》、《题陆山人楼》等,或气象雄浑,或清凄宛转,风格又自不同。写旅途的凄苦,如《寒夜江口泊舟》;写离别怀人,如《京口送别五四谊》,都感情真挚,颇为感人。
储光羲因晚年失节,《旧唐书》、《新唐书》皆无传。其事迹散见于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集70卷,已散佚。所著《正论》15卷、《九经外议疏》20卷。今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