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川镇是云南省洱源县的南大门,1985年12月设建制镇,古为邓赕诏地,境内有氵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三江平列如“川”,故名邓川。明成化年间设邓川驿,崇帧十四年(1641年),邓川州城由旧州迁到此,更名新州后,一直作为邓川州、邓川县的治所,延续至1958年底成立剑川大县时为止。邓川位于东经100°5′、北纬25°59 ′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但相对平缓。东、南与大理市上关镇接壤、西、北毗邻本县的右所镇,镇政府所在地新州,海拔1980米,距县城洱源23公里,州府下关54公里。
邓川坝属断陷湖滨盆地,最高海拔是卧牛山3400米,最低海拔为中和桥1970米,水系属澜沧江水系,年径流量0.138亿立方米。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在800~110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间2440小时,无霜期240天,二月、八月时有低温天气,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
邓川镇下辖旧州、新州、中和、腾龙4个村委会、25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16363人,农业人口14234人,非农业人口2129人,境内以白族为主,居住着汉、傣、苗、回、纳西、傈僳等民族,其中,白族人口为10801人,占总人口的66%。全镇国土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49.58亩,人均0.7亩,水田面积7703.15亩,旱田面积2246.43亩,水域面积1822.3亩,河流面积660.2亩,水库236.3亩,森林覆盖率48%。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788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8万元,财政总收入424.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00元,全年粮经作物总播种面积2166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2971亩,粮经比例为69:31,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蒜、烤烟、辣椒等作物。
这里是唐朝时期大理地区著名的邓赕诏遗址;这里是云南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的洱源县邓川工业园区所在地;这里是洱源县的经济贡献区,创造了洱源工业总产值的85%;这里是全国重点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之一;这里平畴沃野,稻香鱼肥,果香万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梅果之乡”;这里是云南省乳制品加工的主要基地和乳牛饲养的重点区域之一,是久负盛名的“乳牛之乡”;这里有规模仅次于大理三月街的农历八月十五日物资交流会--渔潭会(嫁妆会);这里有来源于“火烧松明楼”传说火把节,吉祥幸福希望的火把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激情点燃;这里区位明显,交通便利,214国道、大丽路、大丽高速公路横穿全境,是连接丽江、大理、迪庆三大旅游景区的枢纽地带。
邓川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白族历史文化古迹有唐•邓赕诏遗址,年代最早的有元明白文碑——段信苴宝摩崖碑;白族歌舞文化有霸王鞭、大本曲、打歌、唢呐、三弦、洞经古乐、吹吹腔、邓川汉调等;白族饮食文化有乳扇、雕梅、炖梅、生皮、凉宵、凉粉等以及白族的本主文化、服饰文化、民居建筑文化等。还有石窦香泉、邓川镇阿氏五世墓表碑、邓川乡贤坊、旧州三塔(旧州塔、象鼻塔、镇风塔)等。
1994年邓川被列为全国重点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2002年8月大理州经贸委批准建设邓川工业园区、2003年被省乡镇企业局评为省级乡镇企业园、2004年3月被选为云南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几年来,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园区经济与城镇规模在健康协调发展的快车道上加速提劲、和谐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