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瓦丹、欣盖提、提希特和瓦拉塔古镇
英文名称: The Ancient Ksour of Ouadane, Chinguetti, Tichitt and Oualata
国家: 毛里塔尼亚
所属洲: 非洲
编号: 431-002
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III)(IV)(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这些城镇建造于十一和十二世纪, 是贸易和宗教的中心, 服务于经过撒哈拉沙漠的商队, 发展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 人们出色地保存了十二到十六世纪所建的城镇。 沿着狭窄的街道是拥挤的带有天井的房子, 环绕着一个有正方形尖塔的清真寺。 这展示了具有西撒哈拉游牧文化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四座城镇位于广大沙漠区域的中部,地处肥沃山谷的边缘,绿洲的内部。所有的城镇位于连接伊吉勒(以它的岩盐矿闻名)和通布图(Timbuktu)商路的重要交汇点上,也是重要的贯通撒哈拉沙漠的贸易路线。城镇大约建于公元12世纪以前村落的废墟上。历史上是宗教、文化和商业中心。
这些城镇的发展与11世纪贸易之路的发展有关。在这段时期,提西特是巴巴里王国的主要城镇之一,但是在11世纪末期,尚在建筑的时候就沦为庞大的阿尔摩拉瓦德帝国的一部分。在公元14和18世纪之间,以著名的伊吉勒盐矿为基础,每个城市都享有繁荣时期。作为一个群体,它们形成了西撒哈拉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瓦拉塔(Oualata)在15世纪非常富有,并且还向逃避图阿雷格攻击的廷巴克图精英提供庇护而收纳了许多知识界的著名人物(1440)。
瓦丹(Quadane)享有极大的商业繁荣,15世纪阿拉伯人进入以后这种繁荣减少了。
在它影响最大的时候(17至19世纪),欣盖提(Chinguetti)的宗教和文化声望远达至麦加。
提希特(Tichitt)的富裕持续到18和19世纪,由于干旱、疾疫和部族战争而毁灭。
数个原因导致了这些城镇繁荣状况的衰落:商旅之路的转移,大城市中心的欧洲贸易区的开辟以及撒哈拉贸易的逐渐放弃——就象放弃游牧生活方式一样。盐产量的下降、近代严重干旱、以及撒哈拉战争(1975-1979)。由于几个因素打破了现状:商队线路转移、城市中心和欧洲贸易商埠开放、撒哈拉贸易逐步放弃-就像游牧生活方式一样。盐业生产的衰落、流行的严重的疾病、撒哈拉战争(1975—1979)都导致了人口的减少。
每一个古镇被保存完好的城墙包围。在墙内是清真寺,是城市建筑物的中心点。街巷、死胡同、隐蔽的过道和难以逾越的城墙适合该地区防御的需要,仅仅在附近创建了通路。除了瓦拉塔以外,所有的古镇围墙外都有棕榈园和庄稼——它们支配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清真寺、短粗的清真寺尖塔是每一个古镇文化和空间的中心点,逐渐掩映在城市风景中。粗灰泥石头运用在家庭建筑上,反映出阿拉伯穆斯林认同的文化、沙漠防护和气候极限的标准。房屋用华丽石头装饰有花纹或者复杂的色彩式样,除了空气风口和箭孔外,房屋在街道层面上没有缝隙。水井在有牲畜的市场地区具备地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