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枕头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小溪枕头饼是福建漳州平和县著名茶料甜点,长条状外形,长约一寸八分,大小与小指头相近,形似枕头,故而得名。据《漳州府志》载,明万历年间曾被列为贡品。直到乾隆年间才传入民间,逐渐成为大众化食品。

小溪枕头饼小巧玲珑,生产程序繁细,经选料、制馅、印形、烘烤、包装五道工序而成,每道工序又极其讲究。在选料和制馅上,必须选用上等精面粉、猪油、白冬瓜条、白糖、饴糖、山柑、炸油葱等原料,然后按照秘不示人的“秘方”,把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确保馅料入口即化不留渣。在烘烤上采用平底箭鼎文火烘烤,要求四面烘赤而不烧焦,技术性极强。在包装上,传统枕头饼每小包八条饼,分为二层,中间以蒸过的竹叶为隔层。竹叶能保鲜、防潮、隔油,既可延长保质期,又使竹叶香味渗入饼中,形成酥脆清甜,又有竹叶竹叶香味的独特风味。

小溪枕头饼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相传最初为明太常典簿李文察府中茶点。李文察,字延谟,平和县琯溪侯山(今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人,著名音乐理论家。李文察历任辽州太守、晋州太守,因“进奏乐书”,得嘉靖皇帝赞许,招任太常典簿。万历年间,李文察告老回到侯山老家,为了宣示“京官”气派,他从京城带回一位制饼师傅,要这位师傅制作一种与众不同的糕点,供府中酒后茶余之点心,并作为招待和馈赠亲朋贵宾的礼品。这位师傅心灵手巧,别出心裁地制作成一种与手指相似,小巧玲珑、形似枕头的糕点,故得名“小溪枕头饼”。宫中贵人品尝之后,极为赞赏。“小溪枕头饼”被钦命为贡品进贡朝廷,以后开始传入民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