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专辑——两个“第一”
《鹿港小镇》是罗大佑1982年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又名《台北不是我的家》也是罗大佑最早的、最深刻的政治歌曲之一。以至于有些饭店都以它命名,可见其传唱度之一斑。
歌词曲谱
鹿港小镇
词曲:罗大佑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
想当年我离家时她一十八
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
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告诉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
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
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
岁月掩不住爹娘纯朴的笑容
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迎空
再度我唱起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
归不得的家园鹿港的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繁荣的都市过渡的小镇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宝用世世代代传香火
啊——鹿港的小镇)
歌曲简谱:http://www.yf66.com/showmusic.aspx?id=5498&Page=1
试听下载:http://yz2.3gp2.net:81/3gp2_new2/20080612/罗大佑(3gp2_com)鹿港小镇.3gp
歌曲MTV:http://video.baidu.com/t?di=49274564_49274566&pos=2&word=%C2%B9%B8%DB%D0%A1%D5%F2
罗歌乐评
相比这个处处争“第一”的时代,罗大佑第一张专辑中的第一首歌以及他音乐生涯中第一首广为传唱的成功作品的知名度恐怕就小得可怜了。不要说大众,恐怕连宣扬自己是“佑”派的人也没有几个能将上面几个第一和这首歌准确地衔接,而且因为商业的原因,就连罗大佑本人在个人演唱会之外的其他演出也很少演唱这首歌曲。今天在王朝搜索竟然是“创建词条”?!这确实令人遗憾,但也可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好了,拗口的问题让哲学家考虑吧,我们只说音乐。刚才忘了一个很重要的“第一”,那就是,《鹿港小镇》不仅是罗大佑“第一歌”,也是罗大佑第一首政治歌曲。不知道这样命名是否科学,但总之,以这样的面貌走上音乐和艺术舞台不能不让人将它理解成为一种巧合和宿命。
的确,相比其他艺人,“政治”,确实占据了罗大佑过多的空间,就拿“鹿港小镇”来说,它那辛辣批判的歌词,强烈呼喊的去掉,无论对于第一次听的听众,还是听过多次的老友,都不失为一种震撼。尤其是那句“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直指台湾当局鼓励移民、开发山区政策造成的城市糜烂和对乡村破坏,敢这样直截了当地批判政府,作为艺人,恐怕空前未有。
同样,作为“第一歌”,在站在较高的水平看待国家、社会命运的同时,它还蕴含罗大佑歌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站在普通人的视角平视这社会,这生活,从而产生对生活的迷茫与思考。“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恐怕是当时乃至今日大多数“乡下仔”在不属于自己的繁华都市碰得头破血流后所发出的感概吧,梦想的破碎,恋人的苦楚,廿年虽逝,仍难以释怀。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累特”,对于文学是这样,对音乐,更是如此,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听众,每一位听众也有自己心中的一首歌,我说的都只是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皮毛而已,要想真正欣赏《鹿港小镇》,还需要自己去理解,去感悟,也许就在这“似懂非懂”之间,你才能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