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玉敏沈阳东进队教练
杨玉敏是辽宁足球功勋级的人物,他曾经是辽足十连冠的功臣之一,作为国家队的主力球员多次参加亚洲杯和世界杯预选赛。此外作为主教练杨玉敏还夺得过全运会的冠军,目前他正在为发掘新的冠军球员而努力。
杨玉敏在17岁的时候才开始正规的足球训练,当时他的百米速度已经达到了11秒,他的速度成为了国家队的重要利器。从1977年第一次入选国家队,到1982年退出他一共在国家队效力了5年。在这个期间,他参加了82年的曼谷亚洲杯、第12届世界杯预选赛和78年的曼谷亚运会。虽然杨玉敏在国家队效力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但是他的作用确实非常重要的,1981年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失败之后,杨玉敏也随之离开了国家队。
相对于国家队,杨玉敏在辽宁队取得的成绩更是非常炫耀,他见证了辽宁足球的辉煌,同时也亲眼见证了辽足的降级。在1982年退役之后,杨玉敏首先出任了辽宁青年队的主教练。虽然作为队员杨玉敏没有亲眼见证辽足的十连冠辉煌,但是他却作为主教练带队获得了辽足最后两个冠军。在东北大帅李应发激流勇退之后,1992年1月份杨玉敏出任了辽宁队的主教练,随后他取得了当年和1993年两届冠军。其中在1993年,辽足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杨玉敏能够带队获得冠军实属不易。
学习第一踢球第二
杨玉敏认为,一些足校聘请退休教师来给学生上课,其实在这些教师脑子里就存在认识差异,认为这群孩子不是来学习的,文化课就是应付差事,导致在教学上的不力。“所以我的训练中心干脆不设文化课,宁可花一学期500多元的学费让孩子去好学校借读。我认为对于这些10到14岁的孩子来说,学习第一位,踢球第二位!那些学习成绩下降的孩子,我就罚他们减少每周训练次数,直至停训。”
拒收红包宁可“倒贴”
杨玉敏表示自己的目标是把每个有潜力的孩子练出来,送出去,让他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自己和自己的培训中心绝对不会收“转会费”和“培养费”,甚至对于一些有天赋的孩子还“倒贴”。他说:“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想问题就不一样了,对于我来说,目前已经不在乎多赚多少钱。为中国足球培养出一批孩子,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承认。”
精挑细选精耕细作
杨玉敏认为,选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一些“花钱托管”、“花钱减肥”的学员他坚决拒之门外。
杨玉敏的足校至今仍保持不超过60人,身体力行的杨玉敏要亲自带队训练,控制人数才可以保证对好苗子的“精耕细作”。为了促进良性竞争,杨玉敏实行内部淘汰制,与学员的合同也是一年一签。目前省体育局要杨玉敏以1989至1990年出生的这批孩子为班底组建十运会代表队。但杨玉敏疑虑,面对“全国一盘棋”的改龄大环境,他的孩子们能与之抗衡吗?
2.杨玉敏女,1955年生于教育世家。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河北省郎坊师范学院中文系。她一直在本市较闻名的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担任初、高中语文教学,任班主任,专业组长,校团委、工会等工作,并获得“河北省优秀园丁奖、市优秀教师、德育工作标兵、先进工作者、立功嘉奖”等荣誉称号。她还是本市第一批一级教师中较年轻的一位,在市中青年教师中有较高名望,特别是在教学中曾多年担任初高中毕业班,成人高考辅导班的教师,升学率高,并撰写了《中学语文卷》教科书供全市百所中学应用,经常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两次获全国中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1994年取得了河北师大的本科学历。她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朗读、文学鉴赏能力方面有突出成果。她培养的学生有在电视台、电台做记者、播音员等,在班主任工作中,特别是对后进生的管理方面她独创的“爱心、耐心、关心、细心、诚心”五心教育方法被本市教育同行仰慕,在学生心目中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