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咸枢(1922。7~1995。1)
字伟仁,行咸一百〇六,诸暨县十都大马坞村人,大昭之幼子也。民国十一年壬戌六月初一日未时(1922年7月24日午后)生于诸暨县云石乡大马坞村。早年随父母漂泊萧山临浦。丧母后寄居应店街舅父家,就读于私塾。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秋,因旱灾赴杭州寻找父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寇侵占杭州,父亲长兄流亡他乡,二兄遭日寇轰炸身亡,被迫流亡湖州南浔、萧山义桥。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夏,日寇进犯浙赣,被迫再度流亡,辗转金华、衢州、浦城、江山,寻找父亲和长兄。丧父后,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夏季返回诸暨,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走上革命道路。
此后,参加了一系列反击日伪军扫荡、反击国民党清剿的战斗。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季,奉命离开浙东根据地,突破国民党封锁线,从余姚临山渡过杭州湾,经江苏江阴渡过长江,北撤到山东泰安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初,新四军改编为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此后,参加莱芜、孟良崮、济南战役;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冬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的机要联络员,负责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的军务传递工作,参加了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至5月,参加渡江战役。5月6日,家乡诸暨县获得解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出生入死,英勇作战,三次负伤;先后荣获抗日战争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解放战争勋章、人民功臣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调入南京军区司令部工作。1950年5月至7月,参加舟山战役。1951年至1953年,参加清剿国民党残匪的战斗,以及家乡土改、反霸、镇反斗争。1954年8月,参加南京下关抗洪抢险战斗,荣立二等功。1955年1月,参加一江山岛战役。在部队十二年,磨练了顽强的革命意志,铸就了坚韧的军人气概,练就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1956年秋,奉命奔赴青海省西宁市,参加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在西宁市商业局工作。1959年春,参加平定西藏达赖集团武装叛乱的斗争。此后,任西宁市商业局党委书记。1966年夏,十年动乱开始,被削夺职务靠边站。1972年11月,由于倍受迫害,被迫携带家人离开青海西宁,返回故乡浙江诸暨。1973年3月,经诸暨县房管委帮助,全家定居于诸暨城关光明路(长弄堂)。1974年起,参与当地居委会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为革命干部离休待遇。但是由于历经战争负伤、高寒地区气候不适、十年动乱遭受迫害、家庭负担沉重,健康状况逐年衰弱。共和国四十五年甲戌十二月十四日亥时(1995年1月14日22时10分),终因病情沉重,在诸暨市城关镇去世,享年七十三岁。由四个子女以及大马坞村郦氏宗族合力,魂归故乡大马坞村晚山,终得叶落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