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寺风景区位于绵竹市土门镇境内。集山秀、水神、石奇、洞幽、千年古刹于一体,八景二致,及现代修筑的困牛湖、地下温泉连成一片,游人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景区内以三溪寺古庙为中心,周围分布许多名胜古迹:祖师洞、朝阳洞、石鼓石钟、群羊上山、青狮白象岩、三箭水、卧牛湖、玩月犀石、替龙古洞、乌龟石等,寺内古迹主要有宋代修建,明代重建的大殿,元代留下的巨型“龙虎”二字,开山大和尚玉川祖师栽植的金银桂树,清代咸丰年间建的鱼池石拱桥和紫薇花树,玉川祖师肉身塑像,千手观音。几百年来,众多文人雅士来这里题词作诗抒发情怀。现将历代盛赞各景点的部分诗词或碑文佳作收集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三溪寺风景区
明崇祯县令陆经术勒碑。李其龙作记。
其脉自大鹏山跌顿而下龙曲水缠、沙聚球檐、虎转琴案,有石昂头名玩月犀,又有朝阳祖师二洞,石壁切齐,藤萝摆挂联属玩月之下,奇石出水中,若实星濑,俗传蜀王秀聚军于此,无所得水,因向山门发三矢,如古卓刀卓之类。四时不竭,即八景中所谓射水河,此其源也。诸胜皆奇绝可爱,难以给写,观者有别眼耳,开山祖师为玉川亦异人,寺有传灯录,今册具载,因旧碑已损,温陵李其龙姑约略而付之。
清乾隆县令陈天德三溪寺八景录其四首:
(一)伏虎岩
伏虎何年事,岩前吼夜风。
岚烟气腾上,威猛镇禅宫。
(二)潜龙洞
龙潜不可见,右洞贮幽深。
蓬勃山云起,随风化作霖。
(三)礼拜石
(注:本诗录自清道光29年志为“曾” 民国8年志为“僧”)
禅侣曾稽首,端岩立道周。
三溪谁可约,踪迹过猿猱。
(四)紫云舍
暮葛山含紫,云窝列小房。
佛堂金碧映,一气混茫茫。
三溪寺
明代状元杨升庵咏诗《三溪寺》
巍石山前寺,灵泉胜复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湖水生寒月,松风夜带秋。
蜀王三箭发,射水济民忧。
清代康熙51年县令陆箕永憩三溪寺题诗二首:
(一)碧山山下经行寺,走马重过日未西。
落叶一庭秋满阁,乱泉声里住三溪。
(二)乍临初地便神清,更喜芙蓉别院明。
急唤奚奴烹涧水,斋厨先尝雪霞羹。
对大雄宝殿前的金桂银桂题联:
两树桂花三溪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清代乾隆翰林李调元对三溪寺作诗二首:
(一)不识三溪寺,相携过石桥。
灵泉通水脉,石洞凿山腰。
月洞龙吟窟,云深鹿伴樵。
到来心共寂,闲坐话前朝。
(二)昔有玉川老,於兹习静禅,
坛经千劫火,龛尚一灯燃
碑示祥符字,田分永乐早
可能衣钵在,定有法僧传。
三箭水
清代康熙年间,县令陆箕永游三箭水后,题诗一首
邑西南河曰射水,洪流迅激势千里。
溯源云自三溪山,山足蜀王亲发矢。
矢发泉涌如有神,惊湍直与绵江齿。
茫茫千载矢存,族长七寸还佘咫。
我乘公事来面郊,策马人行职山椒。
行行竟达广安寺,寺后两穴喷银涛。
峰拗峭石骈嵯牙, 琮一道飞琼瑶
咄哉奇景世莫比,山既 波嗔骄。
此事假不亲涉览,传记毋乃齐奈嘲。
吁嗟乎,人间井窥空自劳,眼前怪异纷相遭。
何必寻山定越昆仑高,泛水端上星河舶。
清嘉庆文人李德扬诗云:
穿将三矢碧山开,滚滚河源应手来。
帝子当年传射水,绵人终古筑策崇台。
通神泽幸流军士,作堰荒仍辟草莱。
可惜扬州波似锦,龙舟一去意难回。
明代弘治丁已11年间在三箭水立碑,碑高1.8米,宽0.89米,碑的背面“永垂万古”4个大字,正面为灵源桥碑文,重建遵化观音堂,灵源桥记,绵州之西距城四十里许,三溪山广安寺之左有神泉,四时不竭,垂古不灭,有美名造宋祥符年间建广安寺,相传以为蜀侯孟氏昶游此军骑之墓,疾蒲三泉射水之名……
清肖子绅游三箭水灵源桥诗:
访胜寻幽到灵源,隔断红尘别有天。
石穴流甘如净露,山风抱爽胜清涟。
穷通莫定难先料,饮啄因知是夙缘。
旦幸王宾情意恰,消闲一日即是仙。
石钟石鼓
石钟石鼓是有名的古迹,位于三溪寺右侧,清末文人黄尚毅为其作诗:
天地为炉鬼为工,不熔金铁熔山峰。
娲皇锻炼出五色,补天余巧成洪钟。
呜霜远闻三溪寺,惊看追悬虚空。
钟口空廓围十丈,太极灿烂图其中。
科斗文原书契祖,八音石与金丝同
歌钟二肆何足道,无乃开辟铭神功。
汤盘禹鼎皆后起,周景无射徒峥嵘。
好右昌黎已生晚,引予更后乐坡翁。
歧阳彭不可到,风鹤草木惊兵戎。
燕巢危幕钟鼓乐,蛇斗南门笙歌从。
韩宣玉环索郑贾,鲁桓大鼎取宋公。
石言魏榆足微信,何必浦牢吼青铜。
党争牛李嗜奇石,平泉太湖夷蒿蓬。
泗滨浮磬谁考击,菱溪卧石空英雄。
寒山钟动梦初觉,更摩石鼓追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