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武汉大学教授男, 1934年1月6日出生于湖南衡山(现为衡东县)三樟市, 1952年毕业于衡山中学(国师附中与省立十二中合并而成), 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主要经历:

1956年9月 - 1977年: 武汉大学 数学系 助教

1978年 - 1979年: 武汉大学 数学系 讲师

1980年 - 1984年: 武汉大学 数学系 副教授

1985年 - 1991年: 武汉大学 数学系 教授

1991年 - 现 在 :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数学教授、计算机科学理论博士导师(1990年批准),1991年 - 1995年: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1995年11月-1997年10月任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7年6月 - 1991年: 国防科工委军用共性软件组成员1992年 - 现在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93年 - 现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1995年 - 现在 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 - 现在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兼职教授1994年 - 现在 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分会副主任1991年 - 现在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 - 现在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学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 - 现在 并行与分布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 - 现在 特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院长

学术活动

1981年6月25 - 29日 参加"法国数值分析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并在法国巴黎大学讲学。 1984年8月12 - 17日 参加"第五届国际双微会议"(北京), 大会报告。 1985年5月13 - 17日参加"第五届国际分布式计算系统会议" (美国丹佛),并在美国州大学、 Lawrence Livermore 国家实验室、斯坦福大学计科系等处讲学。 1985年10月1 - 4日 被邀参加"第二届多层网格法会议"(西德科隆)。 1988年1月 - 3日 在美国加州大学、Larence Livermbore国家实验室及Colorado大学(佛)讲学, 并 参加"第二届国际区域分裂法会议"(1月14-16日美国洛杉矶,特邀报告)。 1989年8月29 - 9月1日 被邀参加"国际并行计算会议"(荷兰林登)。 1990年12月1 - 24日 在日本筑波大学信息工学系讲学, 并应邀参加"日本应用数学合同研究集 会"(12月17日-19日日本京都, 特邀报告)。 1991年8月20 - 23日 被邀参加"国际科学计算讨论会"(中国杭州, 特邀报告)。 1993年11月15 - 1994年5月14日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工作,并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讲学。1993年9月7 - 10日 "93 并行计算会议 "(法国Grenoble大学, 特邀报告)。 1995年5月28 - 31日 "第一届国际神经、并行与科学计算会议"(美国亚特兰大,Morehouse 学院, 特邀报告)。 1995年8月14日-8月19日 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讲学 1995年10月15日-19日 "并行算法国际会议" 主席(中国武汉) 1997年11月5日- 9日 "演化计算国际研讨会" 主席(中国武汉) 1999年5月- 7月,参加"第三届动力系统与应用国际会议"(美国亚特兰大)、"演化计算大会" (美国华盛顿)、"遗传及演化计算会议"(美国奥兰多)。 2000年4月3日 - 9日 "演化计算国际研讨会" 主席(中国武汉) 2002年8月6日-26目"第二届国际神经、并行与科学计算会议"(美国亚特兰大, Morehouse 学院, 特邀报告)。 现任下列杂志编委:  1、Neural, Parallel & Scientific Computations (美国) 2、Parallel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英国) 3、 计算数学(英文版) 4、 应用数学 5、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6、 数学杂志 7、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8、 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获奖情况

1981年6月25 - 29日 参加"法国数值分析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并在法国巴黎大学讲学。 1984年8月12 - 17日 参加"第五届国际双微会议"(北京), 大会报告。 1985年5月13 - 17日参加"第五届国际分布式计算系统会议" (美国丹佛),并在美国州大学、 Lawrence Livermore 国家实验室、斯坦福大学计科系等处讲学。 1985年10月1 - 4日 被邀参加"第二届多层网格法会议"(西德科隆)。 1988年1月 - 3日 在美国加州大学、Larence Livermbore国家实验室及Colorado大学(佛)讲学, 并 参加"第二届国际区域分裂法会议"(1月14-16日美国洛杉矶,特邀报告)。 1989年8月29 - 9月1日 被邀参加"国际并行计算会议"(荷兰林登)。 1990年12月1 - 24日 在日本筑波大学信息工学系讲学, 并应邀参加"日本应用数学合同研究集 会"(12月17日-19日日本京都, 特邀报告)。 1991年8月20 - 23日 被邀参加"国际科学计算讨论会"(中国杭州, 特邀报告)。 1993年11月15 - 1994年5月14日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工作,并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讲学。1993年9月7 - 10日 "93 并行计算会议 "(法国Grenoble大学, 特邀报告)。 1995年5月28 - 31日 "第一届国际神经、并行与科学计算会议"(美国亚特兰大,Morehouse 学院, 特邀报告)。 1995年8月14日-8月19日 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讲学 1995年10月15日-19日 "并行算法国际会议" 主席(中国武汉) 1997年11月5日- 9日 "演化计算国际研讨会" 主席(中国武汉) 1999年5月- 7月,参加"第三届动力系统与应用国际会议"(美国亚特兰大)、"演化计算大会" (美国华盛顿)、"遗传及演化计算会议"(美国奥兰多)。 2000年4月3日 - 9日 "演化计算国际研讨会" 主席(中国武汉) 2002年8月6日-26目"第二届国际神经、并行与科学计算会议"(美国亚特兰大, Morehouse 学院, 特邀报告)。 现任下列杂志编委:  1、Neural, Parallel & Scientific Computations (美国) 2、Parallel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英国) 3、 计算数学(英文版) 4、 应用数学 5、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6、 数学杂志 7、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8、 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专著论文

1. 解数学物理问题的异步并行算法,科学出版社,(1985)。2. 区域分裂法与并行算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3. 数值解高维偏微分方程的分裂法,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4. 非数值并行算法(第一册)模拟退火算法, 科学出版社, (1994)。 5. 格子气自动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6. 非数值并行算法(第二册)遗传算法, 科学出版社, (1995)。 7. 演化计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论文:1. 康卓, 李艳,刘溥, 康立山, 陈毓屏, 求解函数优化问题的两种异步并行算法,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Vol.48, No.1, 033-036.2. Li Yan, Lishan Kang,Yuping Chen, Pu Liu ,Hongqing Cao,Zhengjun Pan, Some massively parallel algorithms from nature,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Vol.7, No.1, 37-47.Yan Li,Lishan KANG, Hugo de GARIS, Zhuo KANG, Pu LIU,A Robust Algorithm for Solving Non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Vol.79, No.5, 2002,523-536.3. Zhou Kang , Yan Li, Hugo de Garis, Li-Shan Kang , A Multi-Level And Multi-Scale Evolutionary Modeling System For Financial Data, W.B.Langdon, E.Cantu-Paz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the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nference, July 9-13,2002, New York,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2002,1113-1118.4. 曾三友,丁立新,康立山,一种具有噪声估计能力的图像恢复正则化方法,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Vol.48, No.3, 2002,311-315.5. 曾三友,康立山,董文永,带微调参量的正则化方法及其在降质图像恢复问题中的应用,计算机科学,Vol.29, No.6,2002,125-126.6. Xiufen Zou, Lishan Kang, Yuanxiang Li, A dynamic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s,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May 12-17, 2002, Honolulu, Hawaii, IEEE Service Center, 2002,890-896.7. Yuanxiang Li, Lishan Kang, Analysis of optimal trajectory o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and some control strategies,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May 12-17, 2002, Honolulu, Hawaii, IEEE Service Center, 2002,558-563.8. Zhuo Kang, Yan Li, Lishan Kang, Hugo de Garis, A Multi-Level and Multi-Scale Evolutionary Modeling System for Scientific Data, Russ Eberhart Ed.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May 12-17, 2002, Honolulu, Hawaii, IEEE Service Center, 2002, 737-782.9. Zou Xiufen, Kang Lishan, Li Yuanxiang, Chen Yuping, Finding Global Minima with a New Dynamic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Vol.7, No.2, (2002),157-160.10. Kang Lishan, Li Yan , Chen Yuping,A Tentative Research on Complexity of Automatic Programmi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Vol.6, No.1-2 (2001), 59-62.11. Liang Yiwen, Li Huan, Kang lishan, et al, A multi-agent immunology model for security computer, Vol.6, No.1-2 (2001), 486-490.12. 曹宏庆,康立山,陈毓屏,动态系统的常微分方程组建模――基于不同搜索技术的实验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38, N0.5, 2001,746-753. 13. Hongqing Cao, Jingxian Yu, Lishan Kang, Hanxi Yang, Xinping Ai,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for discharge lifetime of battery systems using hybrid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Computers and Chemistry 25(2001) 251-259.14. 曾三友,康立山,丁立新,一种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新算法,计算机科学,Vol.26, N0.7,2001,95-97.15. Lishan Kang, Yuanxiang Li, Zhengjun Pan, Jun He and David J. Evans, Massively parallel algorithms from physics and b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Vol.77 (2001), 201-250(等187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