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草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海南海洋生态调查组在东部沿海一带发现大面积海草场,面积3-5平方公里不等。有关专家称:东海岸为何分布着大面积海草,这还是个谜,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此次发现,对海洋生态研究有重要科研价值。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是在一次对珊瑚礁和海草的调查项目中发现“海底草原”的奇景的。调查组分别在海南东海岸的文昌高隆湾、琼海龙湾港和陵水新村港一带礁坪内侧,以及沿岸港湾(水深两米左右)发现大面积海草床,面积3-5平方公里不等,种类主要有喜盐藻、海菖蒲、泰莱草、二药藻4种,海草高的达1米多。而在海南岛的西海岸则极少有分布。

其中,陵水新村港南湾、大墩一带的潮间带及以下区域的海草床,分布面积约3平方公里,占全港面积的1/6。该区域的海草主要是泰莱草,有少量的线叶二叶草。港湾的另一侧则无海草分布。专家分析主要是受三才河影响,近岸海水的盐度变化大,不利于海草生长。

文昌高隆湾沿岸港湾、沙泥质海底的礁坪内侧也分布约4平方公里的海草,还发现了仙掌藻、密岛仙掌藻等在海南沿海罕见的热带种类。琼海龙湾港一带海域沙泥质海底礁坪内侧则分布大面积海草床(5平方公里左右),但生长稀疏,叶面上有沉积污物,颜色发暗,部分叶出现腐烂。说明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破坏。参与调查的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海洋学博士王道儒说,海草与红树林、珊瑚礁一样,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特性海草根系发达,有利于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对海洋底栖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它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溶于水体,对溶解氧起到补充作用,改善渔业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为鱼、虾、蟹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隐蔽保护场所,海草床中生活着丰富的浮游生物,个别种类海草还是濒危保护动物儒艮的食物。海草场保护生物群落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关资料海草是只适应于海洋环境生活的维管束植物,属于沼生目,大部分海草叶片均为带状,形态相似,在热带、温带近岸海域均有分布。

海草生长在海洋边缘部分一个相当狭窄的地带,海草场是热带水域重要的潮下带生产者,成为许多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天然渔礁。目前全世界各海域共有12属49种海草,我国共有9属。

分布在海南沿岸的主要有喜盐藻、海菖蒲、泰莱草、二药藻、海神草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