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铜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云南铜矿

中国清代矿冶业。云南矿藏丰富,尤以铜、锡著名。滇铜产量盛时约占全国铜产量的95%以上,是清代全国铸钱业的原料基地。铜系铸币材料,清廷极为重视,管理严格,称铜政。康熙二十一年(1682),云贵总督蔡毓棠对滇矿实行招商开采,抽税20%,并定奖励办法,产品听民自售。一时各地商人来投资者甚多。四十四年,云贵总督贝和诺建议清廷实行“官买余铜”政策,即除20%铜课外,余铜由官府强制收购。滇铜生产至乾隆朝前期达到全盛,京师铸钱局铸钱原料开始以滇铜为主,年供京局400万斤,称京铜。以后年额续有增加。此外,滇铜虽说官收,但私采私售从未杜绝,小厂大多以此自存。全省铜矿雇工,盛时约20~30万人。滇铜生产自乾隆中期以后,出矿渐少。

咸丰年间云南爆发了回民起义和哀牢山人民起义,清廷将各矿一律封闭。光绪十年(1884),清廷令组织云南矿务招商局,在上海募集商股,并购办外洋机器,用新法开采。至光绪二十四年,招商局亏损过巨,最后歇闭。直到清亡,滇铜年产量不抵盛时1/1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