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牧草科名 莎草科

牧草科拉丁名 Cyper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Sedge Family

牧草属名荸荠属

牧草属拉丁名 Eleocharis R.Br.

牧草属英文名 Spikesedge

天然牧草 针蔺

牧草学名 Eleocharis valleculosa Ohwi

牧草英文名 Valley Spikesedge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 针蔺(别名牛草、牛拐子草)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北和东北等地;印度、朝鲜、日本、美洲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横生匍匐的根状茎,秆丛生或单生,高30~60厘米,直径3~5毫米,直立,圆柱形,具少数锐肋条,无叶片,在基部有1~2枚褐色长叶鞘。小穗矩圆状卵形或条状披针形,长7~20毫米,宽2.5~3.5毫米,具多数密生的花,鳞片紫褐色,边缘干膜质,绿色或苍绿色,除基部两鳞片无花外,其余鳞片内均有花,下位刚毛通常4条,稍弯,淡锈色,略长于小坚果,密生倒刺,柱头2。小坚果倒卵圆形,双凸状,淡黄色。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小型水生草本植物。在山东,4月上旬至4月下旬萌发,6~7月开花,8~9月果实成熟,生育期185天左右。可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根状茎在地下10~15厘米的浅泥横生,节间疏散,盘根错节,非常发达,在节上产生许多须根和芽,通过根茎繁殖大量新株丛,再生能力强,也可通过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落水传播,遇适宜条件即可萌发生长。针蔺是一种广布的根茎型水生或湿生种,生境多为池沼、湖泊、河流和沟渠等处,在通风透光,温度较高的夏季,生长迅速鲜草产量100~160千克/公顷。群落结构单纯,盖度在60%~85%。群落常见伴生种多为水生或湿生植物,如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眼子菜(Potamogeton sp.)等。有时与藨草(Scirpus sp.)或小香蒲(Typha minima)组成共优群落。

饲用价值 无叶片,主要饲用部位是茎秆和叶鞘,茎穗比为13∶1,鲜干比为4∶1。无特殊气味,质地较粗糙,适口性较差,针蔺为中等饲用植物。牛、羊一般采食,幼嫩驴、马、骡采食。出穗以后纤维含量增加,多数大家畜采食率显著降低,经充分粉碎或打浆,猪、牛仍喜食。除放牧利用外,在6~7月刈割。鲜草产量1500~2000千克/公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