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草科名 莎草科
牧草科拉丁名 Cyper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Sedge Family
牧草属名 苔草属
牧草属拉丁名 Carex L.
牧草属英文名 Sedge
天然牧草 黑花苔草
牧草学名 Carex melanantha C.A.Mey.
牧草英文名 Dark-floral Sedge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 黑花苔草分布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西伯利亚和中亚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粗壮的匍匐根状茎,秆坚硬,稍粗糙,高10~40厘米;叶基生,短或近等长于秆,宽3~6毫米,近草质;小穗3~6枚,密生呈头状,顶生者通常雄性,侧生者雌性,无梗或基部小穗具短梗;苞片刚毛状,无鞘;雌花鳞片矩圆状卵形,长4~5毫米,顶端锐尖,中肋绿色,两侧紫红色,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囊苞薄革质,卵形或长圆形,长3~3.5毫米,顶端急缩成短喙;小坚果倒卵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约2毫米。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4月上中旬返青,6月上旬抽穗,7月上中旬开花,8月中旬结实,9月底开始枯黄。生长在阿尔泰山海拔2000~2600米及天山海拔2800~3300米的亚高山、高山带,在帕米尔高原海拔4300~4600米的亚高山也有发育,是一种寒中生根茎疏丛型下繁草。喜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湿润气候,在年均温较低、富含有机质的高寒草甸土以及有浅水浸润的高寒沼泽土上均能很好发育。多生长在潮湿的山地阴坡及林缘。具有极发达的根茎,生活力强,通过粗壮的根茎进行营养繁殖,能很快形成成片的单优种群落。黑花苔草作为共建种或亚优势种组成的草地主要分布在亚高山及高山带。在阿尔泰山,与羽衣草 (Alchemilla sibirica A.krylovii)及多种小杂类草共同组成亚高山草甸草地;在天山北坡3000~3200米的阴坡及在冰川形成的谷底,与白尖苔草(Carex atrofusca)、紫羊茅(Festuca rubra) 高山早熟禾(Poad alpina)、绿叶委陵菜(Potentilla gelida)等组成高寒草甸草地,草层低矮而密集,在帕米尔高原的亚高山河谷地;与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共同形成高寒草甸草地。
饲用价值 叶量较多,青绿时草质柔软,耐践踏、耐牧,是夏牧地上适口性好的牧草。抽穗前,马、羊、牛喜食,尤以牦牛最喜食。抽穗结实后,草质变粗,适口性略有下降,仍为大多数家畜所乐食,尤其果穗更是家畜争先采食的对象,牧民认为家畜采食该草恢复体力快,容易上膘。风干草含较高的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和粗脂肪,营养价值高,是夏季放牧地上的优等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