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施普(1884一1976) ,字括乾,祖居桐城县白马楼(今属枞阳)。年十八,考人桐城中学堂附设师范班,1905年毕业,以优异成绩获留日公费,人早稻田大学理科深造。初人早稻田大学时,数学基础偏低,由于发奋直追,半年后即名列前茅,并用日文写成《代数》一书,在日本出版。1909年毕业回国,执教于安庆龙门师范,后于省内外师范及中学执教。讲课认真,条理分明,于学生作业精批细改,着力传道、授业、解惑。

先生寡交游,交必有道。1910年于西安师范学堂任教,结识革命党人章质夫,常与之畅谈救国大事。未几,章被清吏侦捕杀害,先生悲愤交加,夜至其墓拜奠,于墓前插以木板,上书“歼我良人”。清吏发现后,侦缉为者,先生为避祸计,乃出子午谷到汉中,学生护送者十余人。行至木瓜洲,脱离险境,与学生依依惜别,当即口占四句:“汉水东南流,同乘一叶舟,而今秦逐客,已过木瓜洲。”

1930年,普任桐中校长。接任后,力求提高教育质量,尤重理科教学。常召集理科教师,共商提高学生对数、理、化的运算及实验能力。谓我中华,屡遭列强侵掠,辱国丧权,乃因长期尊孔读经,不尚新科学所致。教导学生发愤学习,“师夷人之长技以制夷”。

抗日军兴,普自顾年老体弱,难以为国献力,于故居设馆,邑中子弟多来求学。解放后,任安徽文史馆馆员,又为枞阳县政协委员,年九十三,偶疾而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