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简介文姬,指蔡文姬。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蔡文姬为陈留郡国人.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亡后归居家中。时值天下动乱,四处交兵。董卓在长安被诛后,其父蔡邕曾因为董卓所迫,受官中郎将而获罪,为司徒王允所囚,并被处死狱中。蔡文姬则于兵荒马乱中为董卓旧部羌胡兵所掳,流落至南匈奴左贤王部,在胡中十二年,生有二子.建安中,随着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的被逐步削平,中国北方遂趋于统一。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便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历史上所谓“文姬归汉”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又被编入小说、戏剧,被之管弦,得以广泛流传。诸如:元金志南的《蔡琰还汉》杂剧,明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杂剧,清尤侗的《吊琵琶》杂剧,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程砚秋的《文姬归汉》京剧,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历史剧等,均曾取材于此。
曹操自从赤壁之战失败以来,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都邺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
南匈奴跟汉朝的关系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蔡邕有一个女儿还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来。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早年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去。董卓掌权的时候,蔡邕已回到洛阳。那时候,董卓正想笼络人心。他听到蔡邕名气大,就把他请来,封他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三天里连升三级。蔡邕觉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汉灵帝时候强多了。
到了董卓被杀,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错,叹了口气。这一来惹恼了司徒王允,认为他是董卓一党的人,把他抓了起来。尽管朝廷里有许多大臣都替他说情,王允还是不同意,结果死在监狱里。
蔡邕的女儿名叫蔡琰,又叫蔡文姬,跟她父亲一样,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青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
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来。
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官名)董祀。哪知道时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执行了。
蔡文姬急得不得了,连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魏王府里。侍从把蔡文姬求见的情况报告曹操。曹操知道在座的大臣名士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识,就对大家说:“蔡邕的女儿在外流落了多年,这次回来了。今天让她来跟大家见见面,怎么样?”
大伙儿当然都表示愿意相见。曹操就命令侍从把蔡文姬带进来。蔡文姬披散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她的嗓音清脆,话又说得十分伤心。座上有好些人原来是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的伤心劲儿,不禁想起蔡邕,感动得连鼻子也酸了。
曹操听完了她的申诉,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
蔡文姬苦苦央告说:“大王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
曹操就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
那时候,正是数九寒天。曹操见她穿得单薄,就送给她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
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
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经过大乱,散失得一卷都没留下来。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听她还能背出那么多,就说:“我想派十个人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你看怎样?”
蔡文姬说:“用不着。只要大王赏我一些纸笔,我回家就把它写下来。”
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绘画作品《文姬归汉》:陈居中。
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2世纪。嘉泰时任画院待诏。擅人物、蕃马、走兽等,作品多描绘西北少数民族生活情态及鞍马,多表现社会混乱、民族矛盾给人们带来的离别痛楚。笔墨精致,色彩艳丽,形象准确,神情生动逼真。其山羊走兽等亦富有情趣。有《文姬归汉图》《四羊图》等传世。
京剧
文姬归汉
主要角色
蔡琰:正旦
周近:老生
左贤王:小生
曹操:净
单于:净
侍琴:旦
李成:丑
张四:丑
李榷、郭汜与杨奉争劫汉献帝刘协,南匈奴王乘乱遣左贤王会同白波帅攻侵汉河内地。中郎蔡邕之女蔡琰逃难,为左贤王掳入匈奴,纳为妃,生二子。十二年后为汉相曹操得知,乃遣使周近持金璧至匈奴,赎蔡琰回国。蔡琰与二子诀别,又哭拜昭君之墓,随周近回汉。
【第一场】
(侍琴引蔡琰同上。)
蔡琰(引子)才华空把青春误,薄命难赓白首吟。
(念)镜鸾孤掩已成尘,念乱忧家更痛心。自古文章难赎命,可怜身做未亡人。
(白)奴家蔡琰字文姬,陈留圉人也。我父在日,官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奴家幼侍卫仲道,只因夫亡无子,只得归宁在家。幸有我父留下满架图书,堪以日常消遣。今日闲暇无事,我不免将焦尾琴抚弄一回,也好解除愁闷。
侍琴,
侍琴(白)有。
蔡琰(白)取焦尾琴过来。
侍琴(白)是啦。
(侍琴取琴。)
侍琴(白)小姐,瑶琴在此。
蔡琰(白)放下。
侍琴(白)是啦。
蔡琰(白)待我抚弄一回便了。
(南梆子)日长时怎解我心中烦闷?
见瑶琴不由我睹物思人。
(白)想我父以抚弄传名,今已成《广陵绝调》了。
(南梆子)好比那寡女丝弦清调冷,
又好比别鹤吟动魄凄心。
(西皮摇板)在家中从未见捕蝉奇景,
却缘何带有那杀伐之声?
(苍头上。)
苍头(白)启禀小姐:大事不好了!
蔡琰(白)何事惊慌?快快讲来!
苍头(白)今有匈奴国造反,逢州抢州,遇县夺县,看看杀到我们这里来了哇!
蔡琰(白)这便如何是好哇?
苍头(白)小姐就该寻个安静所在,躲避躲避。
蔡琰(白)事已至此,也只好暂且逃生。苍头,
苍头(白)在。
蔡琰(白)你在我家多年,家中之事,只好奉托与你。别是物件都不要紧,唯有老爷留下满架图书,你须要小心保护。
侍琴,
侍琴(白)有。
蔡琰(白)将焦尾琴带好,同我逃生去吧。
侍琴(白)是啦。
蔡琰(西皮摇板)没奈何我只得仓皇逃命,
留下了老苍头看守门庭。
苍头(白)哦,是是是。
蔡琰(西皮摇板)家中事还望你多多地照应,
侍琴(白)小姐,咱们可快点儿走吧!
(众人同下。)
【第二场】
(李榷、众兵丁同上。)
李榷(白)俺,大司马李榷。适才探马报道,言道左贤王统兵前来,岂肯容他张狂?
众将官!
众兵丁(同白)有!
李榷(白)阵前去者!
众兵丁(同白)啊!
(吹排子。众人同下。)
【第三场】
蔡琰(内西皮导板)登山涉水争逃命,
(蔡琰、侍琴同上。)
蔡琰(西皮快板)女哭男号不忍闻。
胡兵满野追呼近,
哪晓今朝是死生?
举目看,旌旗影,
侧耳听,刀剑声。
我呼天,天不应,
我待入地地无门。
没奈何我只得奔波前进,
(西皮散板)乱哄哄后边来万马千军。
(二番将、众番兵同上。)
二番将(同白)哎!你们是做什么的?
侍琴(白)你管我们哪!我们是逃难的!
二番将(同白)哪里是逃难的,分明是奸细!巴图鲁!
众番兵(同白)有!
二番将(同白)拿下了!
众番兵(同白)啊!
(众人擒蔡琰、侍琴同下。)
【第四场】
(左贤王、众番兵同上。)
左贤王(西皮摇板)此次行军多不利,
中军(白)拿住奸细!
左贤王(白)怎么?奸细?押了上来!
中军(白)是。
将奸细押了上来!
(众番兵押蔡琰、侍琴同上。)
蔡琰(西皮摇板)听传唤想必是凶多吉少,
一霎时怕就要玉殒香消。
左贤王(白)看这二人,好像好人家女子。
左右,
众番兵(同白)有!
左贤王(白)与她二人松绑。
众番兵(同白)啊!
(众番兵与蔡琰、侍琴松绑。)
左贤王(白)你们家住哪里?姓字名谁?不要害怕,慢慢地讲来。
蔡琰(白)容禀:
(西皮摇板)我本是汉通儒蔡中郎女,
妾名字叫文姬通晓诗书。
左贤王(白)哦!你乃蔡中郎之女,文姬姑娘么?失敬得很。
来,
中军(白)有!
左贤王(白)与蔡小姐看座。
中军(白)是!
蔡琰(白)谢座!
(蔡琰坐。)
左贤王(白)你乃聪明女子,若是服从本帅,同享荣华富贵。
蔡琰(白)我乃名父之女,岂肯充人下陈?国破家亡,无心求活。若蒙见杀,妾之惠也。
侍琴(白)哎!小姐!别这么样说话呀!
左贤王(白)你如此激烈,本帅决不难为于你。
来,将蔡小姐带到馆驿,好生款待。若有怠慢,定责不贷!
中军(白)遵命!
左贤王(白)啊,蔡小姐,安歇去吧。
侍琴(白)小姐,咱们走吧,小姐,走吧,走吧,咱们……
(蔡琰、侍琴同下。)
左贤王(白)来,
中军(白)有!
左贤王(白)将王妃官服备好,鼓乐送到馆驿。要好言相劝,不要怠慢,违令者斩!
中军(白)遵命!
左贤王(白)正是:
(念)难得相逢遇才女,忙将天书叩单于。
(众人同下。)
【第五场】
(龙套同上,中军引曹操同上。)
曹操(引子)队伍神威,气轩昂,统三军,剿灭他邦。
(众将同上。)
曹操(念)堂堂将才恃英武,威威虎将镇帝都。纷纷剑戟如霜雪,个个儿郎胆气足。
(白)老夫,曹操。自讨灭群雄,迁都许昌,自为首相,这且不言。今日故旧凋零复痛,桥公之墓。最可叹者,蔡中郎伯喈与我十分交好,又无子嗣。闻得他女文姬,流落南匈奴,为左贤王匹配。此女才学,颇有父风。老夫准备厚礼,赎她回国。使蔡中郎有后,以继香烟。想周近熟悉胡情,不免命他前往。
来,
中军(白)有。
曹操(白)周近进帐。
中军(白)是。
周大夫进帐!
周近(内白)来也。
(周近上。)
周近(念)一生素识边夷信,怕是曹公命远行。
(白)参见丞相。
曹操(白)一旁坐下。
周近(白)谢座。传唤小官,有何吩咐?
曹操(白)老夫今日想起一事,想蔡中郎与老夫交好,又无嗣子。闻得其女文姬,流落南匈奴,为左贤王妃。命你去往胡营,将她赎回国来。老夫准备黄金千两,彩缎百段,送与那单于。我想此事,定能办到,只是有劳大夫远行了。
周近(白)区区远行,何劳之有?待小官收拾起行便了。
曹操(白)有劳大夫了!
(西皮摇板)想此事表人情一番举动,
准备着行聘礼送到胡中。
周近(白)遵命。
(西皮摇板)别丞相此远行亦非劳顿,
表一表朋友情五伦之中。
(周近下。)
曹操(西皮摇板)记当日拜桥公过世腹痛,
(白)掩门。
(龙套同下。)
曹操(西皮摇板)喜此番赎文姬定庆成功。
(曹操下,众人同下。)
【第六场】
(侍琴上。)
侍琴(西皮摇板)胡中岁月无皇历,
但见草枯又一年。
(白)我,侍琴。只因我家小姐听我相劝,嫁了左贤王,左贤王倒也十分喜爱。怎奈我家小姐终日愁眉泪眼,闷闷不乐,想念家乡。唉!这也难怪,就是连我,将来也不知道如何打算哪?计算起来也有十年了,且喜我家小姐生下二子,我家小姐的意思,叫我教给二位公子汉朝的文字,将来也好回国。咳!这也是我家小姐一片痴心妄想。人家的孩子哪能跟你回国呢?咳,看今日天气晴和,不免带他们两人出去游逛便了。
(西皮摇板)在胡中衣和食两都不便,
悔不该与小姐误进忠言。
(侍琴下。)
【第七场】
(周近、众兵丁同上。)
周近(西皮摇板)奉朝命不辞劳远行万里,
都只为怜才女赎那文姬。
满目中蔽尘沙已到胡地,
要与那匈奴国说明是非。
(白)周近。奉曹丞相之命,去到南匈奴,赎回蔡文姬。看看离胡地不远。
左右,
众兵丁(同白)有。
周近(白)趱行者!
众兵丁(同白)啊。
周近(西皮摇板)数月间在鞍马程途难定,
又只见半空中雨雪霏迷。
(周近、众兵丁同下。)
【第八场】
(众宫娥引蔡琰、侍琴同上。)
蔡琰(西皮原板)荒原寒日嘶胡马,
万里云山归路遐。
蒙头霜霰冬和夏,
满目牛羊风卷沙。
伤心竟把胡人嫁,
忍耻偷生计已差。
月明孤影毡庐下,
何处云飞是妾家?
(左贤王上。)
左贤王(西皮散板)看贤妻这恩情半真半假,
却缘何每日里泪落如麻?
我只得进宫院撩她情话,
蔡琰(西皮散板)原来是上早朝走马还家。
左贤王(白)啊,我看妃子面带泪痕,为了何事?
蔡琰(白)我并未落泪呀?
左贤王(白)明明泪痕未干,怎说无有?何必隐瞒于我?
侍琴(白)对啦,小姐。
左贤王(白)哦!莫非是我胡人粗鲁?还有什么不满意之事么?
蔡琰(白)王爷待我恩情甚好,还有什么不满意之处?王爷不要多疑。
左贤王(白)既然如此,我从不见你一开笑口。你我既为夫妻,有话就该言讲,不必隐瞒于我,也好替妃子你分忧解愁。
侍琴(白)小姐,您有什么话儿,就跟王爷说吧。
蔡琰(白)王爷再三询问,妾也不敢隐瞒。自古道:“狐死尚要首丘”,何况我们人类?是我每日思念家乡,故而伤心落泪。
左贤王(白)这倒容易得很。
蔡琰(白)噢!真个容易?不知几时可以回国?
左贤王(白)待我养兵数载,夺取汉朝天下,带你回国。那时还要封你做王后,岂不容易得很?
蔡琰(白)王爷,你要取那汉室天下,便是我国仇人。恬颜事仇,妾所不愿。唯有一死而己!
左贤王(白)不必如此,你我饮酒取乐。
蔡琰(白)陪侍王爷。
左贤王(白)来,酒宴摆上。
众宫娥(同白)是。
(吹排子。众人同摆宴。)
左贤王(白)妃子请。
蔡琰(白)请。
左贤王(白)啊!你为何又伤心落泪呀?
蔡琰(白)我并未落泪。
左贤王(白)待我与妃子把盏。
蔡琰(白)妾实不会饮酒,王爷多吃几杯吧。
左贤王(白)哦,妃子既不愿饮酒,你我去至郊外,行围射猎,消遣一回,你看如何?
蔡琰(白)胡人欢喜骑射,妾是不惯的。
左贤王(白)这又不好,那又不好,这倒难了。
(家院上。)
家院(白)宫中宣召,速速进宫。
左贤王(白)知道了!
(家院下。)
左贤王(白)啊,妃子,宽饮几杯,我去去就来。
带马。
蔡琰(白)送王爷。
(左贤王下。)
蔡琰(白)看他这样殷勤,他哪知我的苦心喏!
(西皮散板)终日里对胡人笑啼都假,
献殷勤又何必埋怨于他?
(蔡琰下,众人同下。)
【第九场】
(单于、大臣、侍卫同上。)
单于(西皮摇板)满朝争识单于贵,
大臣(白)周大夫到。
单于(白)有请。
大臣(白)有请。
(吹排子。周近、众兵丁同上。)
单于(白)啊,大夫请!请坐!不知大夫驾到,孤有失远迎,面前恕罪!
周近(白)周某来得鲁莽,单于海涵!
单于(白)岂敢!大夫到此,有和见教?
周近(白)只因我国有一女子,名叫蔡文姬,乃是通儒蔡中郎之女。我家丞相特命下官前来赎她回国,单于做主。
单于(白)虽有此女,配与左贤王为妻,在此居住多年。何必叫她回去?
周近(白)只因她父无子,就生此女。我家丞相特备黄金千两,彩缎百段,望求单于笑纳。
来,
众兵丁(同白)有。
周近(白)礼物抬上来。
众兵丁(白)啊。
(众兵丁同抬彩礼。)
单于(白)呜呼呼呀!这些个礼物,孤家安能不收?嗯,我自有道理。
啊,大夫,那左贤王,乃是我国大臣。若将他夫妻拆散,如之奈何?
周近(白)啊,单于,想今日中国,俱都是曹丞相势力之下。破乌桓,斩蹋顿,殆忘异心。我想为一女子,开罪天朝,未免有些不便吧!
单于(白)大夫所言极是。这礼物焉敢不收?
来,
众侍卫(同白)有。
单于(白)礼物搭了下去。
大臣(白)搭了下去。
单于(白)大夫暂居馆驿歇息,孤家自有主张。
周近(白)周某静听大王好音。暂时别。
单于(白)好,奉送。
(周近、众兵丁同下。单于、众人同下。)
【第十场】
(左贤王上,侍琴上。)
左贤王(白)你将这圣旨交与你家小姐,叫她即刻回国便了。
(左贤王递旨。)
侍琴(白)哎,是啦。
(左贤王下。)
侍琴(白)啊!这下可好啦!我们小姐要回国了!我给我们小姐送个信儿去。
有请小姐。
(蔡琰、二王子同上。)
蔡琰(念)极目胡天空咏叹,不知何处是长安。
(白)何事?
侍琴(白)小姐,您大喜啦!您瞧瞧这上面都写的是什么?
蔡琰(白)待我看来。
(侍琴呈旨,蔡琰看。)
蔡琰(白)好了,待我谢天谢地。
侍琴,
侍琴(白)有。
蔡琰(白)你可晓得几时可以启程?
侍琴(白)那我也不知道哇!
蔡琰(白)你去传话周大夫,要急速启程才好。
侍琴(白)是啦。
二王子(同白)妈呀!您上哪儿呀?
蔡琰(白)无端生此两儿,我一旦回国,他二人岂不成无母之人么?
侍琴,
侍琴(白)哎。
蔡琰(白)你替我想来,如今我倒是去住两难了。
侍琴(白)这叫我也是没有主意呀!
蔡琰(白)我一心想念家乡,适逢机会,难道为这两个孽障,就永远葬身此地不成?机缘错过,后悔难追!还是硬着心肠,回国便了。
二王子(同白)妈呀!您回去带着我吧!您带着我!您带着我!
侍琴(白)哎,我说小姐,这父母疼子可都是一样的。
蔡琰(白)咳!是啊!父母爱子,人有同情。想我父在日,何等疼爱于我。如今三尺孤坟,连一杯麦饭都无人祭扫。我若是牵连私情,把祖宗丘墓弃之不顾,我怎对得住先人?又怎对得起那曹丞相啊?也罢!你与我收拾行装,就此启程便了。
侍琴(白)是啦。
二王子(同白)妈!您带着我!带着我!您带着我!
蔡琰(白)好好好,你二人不要啼哭,你随着侍琴去换衣服,我们带你回去就是。
侍琴(白)是啦,咱们去换衣服去。
二王子(同白)您带我们去啦?
侍琴(白)走吧,走吧,走吧,咱们换衣裳去。
蔡琰(白)侍琴。
侍琴(白)哎。你们俩先去吧。
二王子(同白)你来,你来,你来。
(二王子同下。)
侍琴(白)小姐,您叫我什么事啊?
蔡琰(白)你看他二人如此可爱,叫我怎生舍得?
侍琴(白)不用说您舍不得,就是连我也舍不得他们哪!
蔡琰(白)怎么!你也是舍不得他们?
侍琴(白)对啦。
蔡琰(白)哎呀,这就好了。我本想带你回国,看此情形,只好烦你抚养他们,待成人之后,我多备金银,赎你回国。你不要推辞,我这里拜托了。
侍琴(白)我说小姐,事到如今,我也不敢推辞。可是一样,小姐此番回得国去,可不要忘了我呀!
蔡琰(白)侍琴,我焉能忘你的大恩?你去哄住他二人,不要与我见面。免得临别之时,悲痛难捱也!
侍琴(白)哎!是啦!
(侍琴下。)
蔡琰(白)生离不如死别了!
(西皮摇板)日日思归归又怨,
不归却又一心悬。
还乡惜别两难遣,
宁弃胡儿归故园。
(蔡琰下。)
【第十一场】
李成(内白)啊哈!
(李成上。)
李成(白)我本,
(数板)我本是中国人,是也有买卖做。记得那一年,是胡人来打我。胡人来得凶,是杀人又放火。我是惯爱说大话,是趴到死人堆里头躲一躲。偏偏肚子不争气,是叽哩咕噜直觉饿。刚刚把头钻出来,胡兵看见把我掳。掳到他国不当人,是愣要当个牛马做。这样看起来,是国别亡,是家别破。给人家外国当奴隶,是真叫实难过,实难过。
(白)在下李成,我也是中国人。只因那年胡人造反,把我掳到他国。还算好,不肯伤害我的性命。赏我一名老军,让我看守昭君墓,这且不言。听说被俘虏来的蔡文姬蔡小姐,奉旨要回国了。可惜一样啊,不打我们这儿经过。我打算往上赶上几站,到了那儿我要求要求,把我带回国去。我们这儿还有一个伙伴哪,把他叫出来,我们商量商量。
我说伙计,伙计!
张四(内白)啊哈!
(张四上。)
张四(白)哎,什么事啊?
李成(白)什么事情啊?
张四(白)啊!
李成(白)你知道蔡小姐呀,奉旨要回国啦。
张四(白)噢!
李成(白)可惜一样啊。
张四(白)怎么?
李成(白)不打咱们这儿经过。我打算哪,赶上几站哪,要求把咱们带回国去,你瞧怎么样啊?
张四(白)是这么个事啊?
李成(白)啊!
张四(白)你这儿等着,我去。
李成(白)嘿嘿嘿!什么你去呀?你瞧你长相到那儿一说砸了,不带咱们了,那怎么办哪?
张四(白)那怎么那个?
李成(白)怎么办?
张四(白)啊?
李成(白)我去。
张四(白)你去?
李成(白)你这儿等着我。
张四(白)噢。
李成(白)向例我是会运动啊。
张四(白)是啊。
李成(白)运动好了,把咱们带回国去,咱们还吹哪。
张四(白)吹什么呀?
李成(白)咱们就说呀:新近咱们游历外洋回来的。
张四(白)哎,这倒不错!
李成(白)听我的信,我去。
张四(白)你可别把我忘了!
李成(白)没错!听信儿吧!
张四(白)听信儿!
(李成下,张四下。)
【第十二场】
蔡琰(内西皮导板)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
(众兵丁、周近引蔡琰同上。)
蔡琰(西皮慢板)见黄沙和边草一样低迷。
又听得马啸啸悲风动地,
虽然是行路难却幸生归。
悔当日生胡儿不能捐弃,
到如今行一步一步远足重难移。
从此后隔死生,
(西皮散板)永无消息,
周近(白)趱行者!
蔡琰(西皮散板)反叫我对穹庐无限依依!
(众人同下。)
【第十三场】
(周近上。)
周近(西皮摇板)望长天观日落光辉暗淡,
倒不如在此处少驻整鞍。
(白)一路行来,天色将晚,不免在馆驿住宿一宵,明日再行。远远望见小姐来也。
(众人引蔡琰同上。)
周近(白)禀小姐:天色已晚,就在馆驿安宿一宵,特来请示。
蔡琰(白)但凭大夫。
周近(白)驿馆去者。
众人(同白)啊。
(众人同走圆场。)
蔡琰(白)大夫鞍马劳乏,请歇息去吧。
周近(白)遵命。
(周近下。)
蔡琰(念)爱胡儿又恨胡乡,旧怨初平新怨长。
(吹号角。)
蔡琰(白)看如此荒郊,月光惨淡,朔风四起,孤灯不明,叫我这伤心人如何可以安睡?驿亭外胡笳远鸣,声声哀怨,似代我诉说离愁。我蔡文姬柔肠寸断矣!想我在胡中多年,感胡笳之声,用琴写之。曾制有《胡笳》第十三拍,今夜千愁万恨并在心头,我不免再制成《胡笳》第十四拍,也好稍抒幽愤。人生到此,怎不凄凉人也!
(吹号角。)
蔡琰(二簧慢板)身归国兮儿莫知随,
心悬悬兮长如饥。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
唯有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
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
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
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侍女(白)天已不早,请小姐登程。
蔡琰(白)就此启程。正是:
(念)星河寥落胡天晓,关塞萧条白日长。
(众人同下。)
【第十四场】
李成(内白)啊哈!
(李成上。)
李成(念)连日赶路多辛苦,大风如刀削屁股。
(白)今天蔡小姐奉旨回国了,我不免在这大路旁边等候小姐。看那旁黄尘起处,想必是小姐的人役来也!
(众兵丁、周近引蔡琰同上。)
李成(白)迎接小姐!
蔡琰(白)你是什么人?
周近(白)人役列开!
李成(白)是,哦,参见小姐。
蔡琰(白)你是做什么的?
李成(白)小人是看守昭君墓的老军,我也是中国人。听说您要回国了,求您把我带回去吧。
蔡琰(白)啊,周大夫,我想昭君可怜得很,我想前去祭奠一番,你意如何?
周近(白)但凭小姐。
蔡琰(白)墓陵离此多远?
李成(白)还有一箭多地。
蔡琰(白)你叫什么名字?
李成(白)小人名叫李成。
蔡琰(白)李成。
李成(白)有!
蔡琰(白)带路前往。
李成(白)是!诸位随我来。
(众人同下。)
【第十五场】
(张四上。李成上,众兵丁、周近引蔡琰同上。)
李成(白)来此已是。
蔡琰(白)可有香火?
李成(白)哦,外国不兴那个。
蔡琰(白)待我潦草祭奠一番。
李成(白)是。
蔡琰(白)明妃啊!我与你境遇相同,这伤心一样。我今日到此,祭奠与你,不知你地下阴灵可能知晓否?
(二簧导板)见坟台哭一声明妃细听,
周近(白)席地而坐。
(众人同坐。)
蔡琰(回龙)我文姬来奠酒诉说衷情:
(反二簧慢板)你本是误丹青毕生饮恨,
我也曾被娥眉累苦此身。
(反二簧快三眼)你输我及生前得归乡井,
我输你保骨肉幸免飘零。
问苍天何使我两人共命?
听琵琶马上曲悲切笳声。
看狼山闻陇水梦魂,
(反二簧散板)犹警,
可怜你留青冢独向黄昏。
张四(白)参见小姐,我名叫张四,我也是中国人。听说您回国,您把我带回去得啦。
李成(白)哎,小姐,他还年轻哪。让他这儿看着,您把我带回去得啦。
张四(白)别介!别介!别介!您把我带回去得啦。
蔡琰(白)你二人俱是中原人,可晓得墓中也是中国人哪?烦你们多看守几年,待有机会,再回国去吧。
李成、
张四(同白)是。
蔡琰(白)看赏。
周近(白)是。
(周近递银。)
李成(白)谢小姐。咳!你呀!你净跟着搅吗你!
张四(白)你净跟我吵吗!
李成(白)谁也不带啦!
(李成、张四同下。)
蔡琰(白)我们启程吧。
(反二簧散板)这叫做惜惺惺相怜同命,
她那在九泉下应解伤心。
我只得含悲泪兼程前进,
还望她向天南月夜归魂。
(众人同下。)
【第十六场】
(吹打,龙套、曹操同上。众兵丁、周近引蔡琰同上。)
曹操(白)大夫歇息去吧。
(周近下,众兵丁同下。)
蔡琰(白)叩见伯父。
曹操(白)免礼,快快请起。一路劳乏,歇息去吧。
蔡琰(白)容侄女回家探视,再来叩府谢恩。
曹操(白)好,回府歇息去吧。
蔡琰(白)正是:
(念)我生不辰逢离乱,幸叫生入玉门关。
(蔡琰下。)
曹操(白)回府!
(众人同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