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局,即英文municipal committee的中文翻译,意思为市政委员会,是设置于租界的相当于一种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因与中国之“工部”类似而名为“工部局”。
1853年9月7日,小刀会攻占上海县城以后,中国政府失去对外侨居留地的控制。1854年7月11日,上海租界组成自治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开始形成自己的警察、法庭、监狱等一套类似于政府的体系,进行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其后开辟的租界都仿照上海租界的制度。后来部分租界(如天津)甚至有常规外国军队入驻。工部局在实质上担任了一种租界市政府的角色。
董事会
在规模最大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由董事会领导,1870年以后一般有9名董事。董事不发薪水。他们通过互选,产生总董。英国人始终占据大多数席位。美国人通常占据1-2个席位。1873年—1914年,通常为德国人保留一个席位;1915年以后,这个席位转给了日本人。1928年,3名华董进入董事会;1930年,又增至5名。
1931年,该工部局还设有13个专门委员会:警备、工务、财政税务及上诉、卫生、铨叙、公用、音乐、交通、学务、华人小学、图书馆、公园及宣传,作为董事会的咨议机构。
日常行政
总裁
总办处
警务处:1930年有雇员4879人,管辖14个巡捕房和侦探队。
捐务处
卫生处
工务处
教育处
财务处
公共图书馆
乐队
华文处
遗迹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占据江西路、福州路、汉口路和河南路4条马路之间的区域,1945年—1955年成为上海市政府,现在仍为上海市许多市级机关使用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戈登堂):今天津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