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泉亭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亭后西栗十余株,大皆合抱,冷 暗樾,遍体清凉。秋初栗熟,大若樱桃,破苞食之,色如蜜珀,香若莲房。
仙侣·后庭花
冷泉亭吕止庵
湖山汲水重,楼台烟树中。人醒苏堤月,
风传贾寺中。冷泉东,行人频问:飞来何处峰。
【赏析】这首小令可称写景佳作。它描绘西湖冷泉亭一带优美绮丽的风光。先写四周精致,画面一个个地展现,就像用镜头扫描一样。最后三句写冷泉亭坐落在飞来峰,用有人纷纷询问侧面描写了它的神妙和对人的吸引力,极有兴味。
冷泉亭
宋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
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
回头不似在山时。
[1]选自——《千家诗》八十二
林稹,号丹山,长洲人(今江苏苏州)人。茂失子。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
【原注】泓,水清深貌;沁,饮水而凉润于心也。言水之清,可饮以沁涤吾诗人之脾胃也。其泉在深山之处,年去年来,或冷或暖,只自知之耳,其水流出西湖,而载歌舞之船浊而不清,无复昔日湖山之洁矣。此喻人生之初,其性本善,及其富贵熏心,物欲陷溺,则不如初性之清明也。
喻义清晰,富寓哲理。本诗妙在回头;前两句是原来的状态,可沁心脾,冷暖自知,是一种状态;后两句述的是变态后的情形,原因在于载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