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克武(1885—1970)字锦帆,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盐井湾。1904年留学日本,会见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6年冬,奉同盟会总部命返川开展武装斗争。他在重庆、泸州等地与朱之洪、谢奉琦、佘英见面,继又到成都与黄树中在草堂寺秘密集会讨论武装斗争,到会的有张培爵、黄金鳌、余切、陈伯珩、龙光等30余人。在四川各地联络革命党人,设立机关,发展同盟会员,积极组织起义,先后发动泸州起义、成都起义、广安起义、嘉定起义等,但每次都因事机泄露、叛徒出卖、众寡悬殊等而失败。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熊克武参加了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他领着喻培伦、但懋辛、秦炳、饶国梁等16人组成的小分队,炸开两广总督署后墙,冲进督署去捉总督张鸣歧,张早已闻风而逃匿,广州起义亦告失败。武昌起义爆发,上海的四川党人公推熊克武组织蜀军北伐。南京临时政府任命熊为蜀军北伐总司令。不久南北和议成,孙中山命熊克武率部返川。蜀军政府任命熊为蜀军第一师师长,驻重庆。
“二次革命”爆发,熊克武与杨庶堪成立讨袁军,熊克武被公推为四川讨袁总司令。讨袁失败,熊克武被迫解散部队,化名陈颐丰逃到日本东京。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后,熊克武立即参加。1915年参与蔡锷、唐继尧讨袁护国之役。护国战争胜利,委任熊克武为第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8年就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后兼摄四川军、民两政。以后熊克武卷入四川军阀混战之中。
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熊克武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广东军政府委任其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11月,孙中山北上,以英文密信给熊克武:“望即将所部集中武汉一带,相机行动。”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全国斗争形势突变。北方军阀,意欲合力对付广东革命政府;广东革命政府内,各派对未竟的革命事业全然不顾,拼力争权。在湖南,被赵恒惕赶走的谭延闓,也野心大发,想利用熊克武这支军队之力,赶赵下台。赵恒惕倒向北方,以武力驱熊。正在这时,代行建国军大元帅的胡汉民命熊克武班师回广东休整,待机再出师北伐,熊克武决计班师离湘回粤。属下第1 师师长贺龙看穿阴谋,苦劝熊克武无效,熊克武遂留下贺龙师1万多人在湘应变,率除贺龙师之外的建国联军部队三万之众到广东。蒋介石为夺其部,扣捕熊克武、余际唐等人于虎门炮台。在各方面舆论压力下,1927年,蒋介石被迫释放熊克武,熊克武仍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但熊克武从此坚持反蒋。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亲笔写信给熊克武,企图利用他在川军中的威望,希其召集旧部替蒋打仗,并以高位相许,熊克武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
抗战开始后,熊克武在重庆任国民党国防委员,对前方抗战提出了积极建议。1939年迁居成都,与朱叔痴编《四川民国党史》,同时暗中与刘文辉、邓锡侯等商议,共同策划反蒋事宜。1949年7月1日,熊克武与刘文辉等联络各界人士,在成都组成“川康渝民众自卫委员会”,熊克武任主任委员,积极进行反对蒋介石及其在四川的代理人王陵基的活动。12月,与刘文辉等策动川西起义。25日,由熊克武领衔的成都市内贴出布告,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解放后,熊克武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0年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