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土楼一般被认为是福建客家民居的典型形式。其实不然,在与闽西南接壤的潮州市凤凰山区及其余脉,也有许多建筑形式独特的环形土楼(潮人俗称土楼寨)。潮州城东部的潮、澄、饶界山莲花山,其西南麓的潮安县铁铺镇平原地区,在长不足5公里,阔不及3公里的狭长地带的石丘头、铺头埔、五乡、八角楼、坑门等12个管区内,就有方、圆、八角、十六角的土楼寨24座,加上毗粼的官塘、莲华二镇的5座,共计就有29座。另光是饶平一县,就有环形土楼656座。
潮汕土楼的兴建年代,大多数在明代万历至清代乾嘉年间。这同樟林寨早期民居建筑形式一样,与当时多山贼海寇侵扰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潮汕土楼的外观有圆形、八卦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几种式样,圆形土楼数量最多。潮汕土楼的建筑规模一般不大,占地三四亩,24~28套二层房间环拱建成一围。 规模较为宏大的,有饶平县三饶镇的道韵楼,上饶镇的镇福楼,上善镇的南阳楼,饶洋镇的新彩楼,汕头市澄海区的盛安楼。
道韵楼
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是世界上最大的八角土楼。该楼始建于明万历15年(1587年),呈八卦形,三进三环围共构成“八卦”的爻画,坐南朝北,面

积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 328米,直径101米、墙高11.6米,三层半,皆以黄泥土夯成,中间设有广场,全楼有正房56间,角房16间,水井32口,楼外周设有枪眼、炮眼,楼门顶还没有注水暗涵,很有特色。
镇福楼

镇福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马坑村,背靠“西岩山”(省道柏丰线西)始建于明永乐11年(公元1413年),该楼呈椭圆形,大门座向为东偏南8度,面积 6936平方米,南北为97.7米,周长295.4米,楼高10.86米,三层半,三进三天井,共有房屋60间,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楼内中心外辟有广场,呈椭圆形,有八角井一口,门顶有凹石刻“镇福楼”三字,是饶平客区最大的土楼,现保存较为完好。
南阳楼
南阳楼位于饶平县上善镇永善村,与大埔县接壤,始建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该楼呈圆形,大门座向为西偏北34度,面积1561平方米,直径 44.6米,周长138.44米,楼高10.76米,三层半,二进一天井,共有房屋26间,皆以黄泥土夯成,楼内中心处设有圆形广场,水井一口,门楼上方有凹刻“南阳楼”三字,两旁写有对联,是饶平县655幢土楼寨中至今保较较为完好的一处。

新彩楼
新彩楼位于饶平县饶洋镇赤棠村,背靠“西岩山”(省道柏丰线西),呈圆形,座东偏南23度,面积2769.8平方米,直径59.4米,周长186.59 米,楼高13.6米,四层半,二进一天井,全楼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楼内共有房屋32屋,公厅一间,中心为广场,水井二口,该楼是饶平境内楼层最多、最高的土楼,现保存较为完好。

盛安楼

盛安楼位于澄海莲华新楼村,始建于乾隆年间癸亥年,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