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钟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同安钟楼

Tong'an Bell Tower

景点概述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老城区中心的南门路65号,与同安影剧院遥对。始建于1930年(民国十九年),为纪念在护国战争中牺牲的庄尊贤、潘节文两位烈士所建。

同安古城中心,耸立着一座钟楼。没有报时的装置,也没有悠扬的钟声,古老的钟楼俯瞰着脚下的车水马龙,独守寂寞。

91年前护国战争的风云早已化为尘烟消逝于时光的轨迹中,独有这钟楼,给后人留下凭吊的印记。

“民国五年(1916年)6月1日(农历端午节)之夜,同安发生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护国之役’,‘中华革命党人’庄尊贤、潘节文率‘闽南讨袁联军’攻打县城,与北洋军一营血战,不幸中炮牺牲。因军心涣散、弹药不继,同安反袁之役失败。1930年,辛亥元老陈延香先生募资在城中心建‘钟楼’以纪念两烈士。”

这便是钟楼的由来。随着它的建成,同安县城有了新的最高点。如今,古老的同安城早已车水马龙,然而钟楼依然是屹立于老城区的地标。“到钟楼。”只要你报出这三个字,同安的摩的司机便能准确无误地把你送达目的地,不用再费其他言语。

然而,钟楼的存在,对于新同安人而言,更多的也只是一个地标,随意问几个30岁以下的同安人:“钟楼历史由来如何?”得到的回答不是瞠目相对,便是面面相觑了。

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文史专家颜立水老先生回忆了钟楼旧事。

抗战时期直到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钟楼都是空袭警报的“发布中心”。先是从原同安后河教堂搬来一口1921年美国铸的钟,后来换成了防空警报器,遇有飞机来袭,急促的钟声和尖厉的防空警报便曾先后从这里响起。

“警报声很长,在乡下都能听得见。”颜老说,1954年台湾飞行员胡弘一驾机起义后,就迫降于今同安双溪公园附近的溪边,当时,钟楼上的防空警报响了好久。

上世纪60年代起,钟楼又成了同安消防队的驻地,直到1988年,消防队搬走。时年,颜老在同安县文化局局长任上,他组织人员拆掉了钟楼周围的一些建筑,并重新对其进行装修,才恢复了钟楼原貌。此后,钟楼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当年做防空警报用的钟和防空警报器都还在钟楼上,只不过都已成为文物,而钟楼也在周遭的尘嚣中独守寂寞,回味往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