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城南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它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境,北对建康路,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整个贡院成正方形,内有号舍20644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
当时贡院正门在今永和园及秦淮剧场之间。大门外街之东、 西各有木牌坊一座,即东、西辕门。大门外东西有石狮子一对及两座石牌坊,轴线上有门三道,分别称“贡院”、“开天文运”及“龙门”。龙门后依次有明远楼、至公堂及戒慎堂。堂后有门,门后有飞虹桥。桥之南属外帘,飞虹桥是内外帘的分界线。最后为衡鉴堂,是主考官阅考卷、评定名次的地方。考试期间内外帘分隔很严,不得擅自出入。整个贡院四周围以高墙,墙外为街道,街道另一边为店铺民居。
自1905年废科举后,贡院即闲置无用。民国7年决定拆除贡院,开辟市场,只保留了明远楼、飞虹桥和明远楼东西少数号舍及明、清碑刻22方。
明远楼为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据《贡院碑刻》所载:此楼修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虽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但仍保存完好,它是我国目前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明远”二字,取自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的含意。此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它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由于其地位与作用的特殊性,使得贡院内的建筑,包括贡院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建筑,在高度上均一律不准超过明远楼。今位于夫子庙人民游乐场内的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之一的“青云楼”据《同治上江两县志》所载:于康熙五十八年、雍正十二年皆重修,本三重(三层楼),以邻贡院,故改二重(二层楼)。明远楼内现留有康熙年间著名词人李渔(李笠翁)所题对联一副:“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遗。”考试期间,监临、巡察等官员登楼监视,“白天摇旗示警,夜晚举灯求援。”以防止考生骚乱、作弊。开考前三天,照例便有僧道在“明远楼”上设坛打醮三昼夜,以祈祷上界、阴间,并立“祭旗”,令士兵日夜更番摇旗呐喊:“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其目的在于告诫应试考生平日里要行善禁恶,不然考场中必得报应。此外,每逢中秋佳节,监临、提调、巡察等官员还可登楼赏月,品茗行吟,凭窗眺望那名闻遐迩的秦淮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