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晋宁县晋城镇晋城镇位于滇池南岸,距离省城昆明37千米,距离县城昆阳20千米,国道213线(昆洛公路)横穿过境,昆玉高速公路接通城区,是昆明通往滇南、滇东南等地的要冲,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晋城镇镇域面积96.76平方千米,城区面积2.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万亩,辖17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86个自然村,136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42119人,流动人口10092人。晋城镇曾为“古滇国”都邑,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始建于唐代的盘龙寺,集儒、道、释三教为一体,每年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名声远扬东南亚。
近年来,晋城镇党委、政府坚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五、四、三、二、一”(即抓好五个建设、确保四个增加、做到三个减少、促进两个明显好转、实现一个稳定)的发展思路,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盘龙寺为龙头的旅游业,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78199万元,财政总收入110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93万元,粮食总产量12039吨,工业总产值25129万元,乡政企业实缴税金9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78万元。
晋城是古滇国都邑、滇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所在。战国时楚国将军庄蹻率军入滇,建立滇王国,其都城就在今天的晋城镇,从西汉后期开始设郡县,晋城一直为益州郡及滇池县治所所在地,“汉益州郡滇池县故址碑”至今仍屹立在晋城老县府门前。这里保留有自明万历年间延续至今规模完整的古民居群落,其规模、格局、样式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多为“一颗印”或“一把伞”结构,采用三间四耳的四合院布局,抬梁穿斗式屋架,重檐歇山结合,门窗为古朴典雅的雕花格子门窗,雕龙饰凤,一花一木精致美观,富于变化,艺术性极高。民居内有天井,中央置花坛,可谓之为“井(锦)上添花”。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居院落让很多外国专家着迷。他们一致认为,晋城镇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街巷建筑,布局结构非常好,风格独特,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古建筑,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这里有三教合一的盘龙古寺。在民间,有“三照一圆通,正果在盘龙”之说,说的是盘龙祖师崇照曾在安宁觉照寺、玉溪灵照寺、昆阳普照寺和昆明圆通寺修行,但修成正果是在盘龙寺,且圆寂后肉身不坏,供奉了500多年。盘龙寺声名远播,与大理鸡足山、昆明西山同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盘龙寺最早的寺院是万松寺,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其他寺院是元后扩建的,原有14个群落,450间殿宇,有佛像1000多尊,1966年遭毁坏,1984年开始重建,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20年的建设,如今的盘龙寺规模更宏大,气势更雄伟,且仍保持着佛儒道三教合一的风格。寺院内有大雄宝殿、祖师殿、财神殿等佛家殿堂。儒家殿堂有清官堂,道教庙宇有头姆阁、玉皇阁、元和官、三清阁等。盘龙寺不仅有独特的宗教文化,而且有元梅“怀中抱子”、元茶“软枝大红松子鳞”、明植“朱砂玉兰”、清植“二度银桂”等许多珍贵的名木古树,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宝云塔铭和明帝王朱由榔敕封碑,有“诗、书、画三绝的明代高僧担当大师手迹 “千峰寒色”“趣冷人闲”。绚烂多姿的文化艺术、参天挺拔的名木古树,优美的传说故事和秀丽的山光水色,吸引了四海宾客,每日游客不断,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和农历八月初一庙会,日游人近5万人之多。此外,每逢庙会和重大佛事活动,游客还可以欣赏到飘渺在青山绿水、庙宇殿堂间古韵遗风浓重的佛乐,平日里还可以品尝风味独特的素餐或素宴,盘龙寺已成为晋城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作为滇中古镇,晋城除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外,还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镇内集贸商业兴旺,拥有农贸、百货、木材、粮食、牲畜、水果、蔬菜、花卉等几大专业交易市场,逢双日赶集,每街人流量达5~6万人次,成交额约150余万元,是云南省八大农村集贸市场之一,又是云南省首批重点小城镇、市首批文明小城镇之一,发展较快。目前,全镇拥有个体私营企业1908个,从业人员达4991人,主要财政收入依赖建筑业、个体工商业和乡镇企业。镇属的晋宁县第三建筑公司,2004年建筑施工总产值8956万元,完成税收入库103万元,从业人员保持在800人左右,承建工程多次获奖,公司被云南省工商局命名为“云南省第二届诚信单位”,被昆明市建设局评为“质量管理优秀企业”。
发展现代新型农业,以产业建协会,走“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绿色产业之路,推进粮食、蔬菜、花卉生产和畜牧业、茶果等农业产业齐头并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科技含量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截止2004年底,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9700亩,花卉种植面积4094亩,粮经比例达到了3:7,农民人均纯收入3078元,农民真正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受益者。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晋城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骤实施,把晋城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新兴生态城市。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晋城镇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晋城镇地理位置乡镇简介晋城镇,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南充市西北部,为中共西充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历代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幅员面积28.6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辖9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为全国首批小集镇建设重点镇,四川省文明卫生县城。
全镇地貌为浅丘平坝,海拔高度361.2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在1000.5毫米,年均气温16.9℃。年均日照数1445.3小时,无霜期年均3.8天。
晋城镇是西充农业强镇、工业新镇、商贸老镇。这里,物流活跃,集贸繁荣,交通便利,人气旺盛。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镇内升钟水饱灌良田沃土,旱涝保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枇杷、香桃、蔬菜、獭兔、奶牛等种养基地,川东北第一家规范化奶牛饲养小区“银河”奶牛场;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样板村--鹤鸣新村,代表了晋城镇当今农业发展的方向。食品加工、塑化、机械、火工、酿造等重点知名企业云集于此,使1992年便享有“亿元镇”美称的晋城镇更是锦上添花。
农业产业南充市西充县晋城镇大力发展“农业车间”。近年以来,西充县晋城镇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紧紧围绕城市居民的口味建好“农业车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的农产品供应,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该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办好第一“农业车间”。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专业村组14个、产品16个,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2100亩。同时大力加强野菜、魔芋、竹类、菌类等“绿色食品”的开发,每年向县城投放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500多万公斤。大力发展小食品加工业,办好第二“农业车间”。该镇组织各村组农民就地或进城加工豆腐、粉条、米豆腐、腌菜,发展小食品加工大户60多家。狠抓专业村、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发展,办好产品销售进入市场的第三“农业车间”。全镇以鹤鸣庵村为重点,建立蔬菜基地,成立了蔬菜专业协会,入会会员100多人。珠涯庵等3个村分别建立了水果、家禽专业村,并在县城集市设立了20多个销售摊位,推销自己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菜篮子”经济让该镇成为了西充农村经济的亮点。
行政辖区[1]晋城镇下辖村:
鹤鸣庵村
朱涯庵村
杨家桥村
龙门桥村
马家坟村
黄桷寺村
黄家湾村
滴水岩村
刘家垭村
库楼坝村
辖区代码511325100晋城镇
511325100001晋城大道一段社区
511325100002晋城大道二段社区
511325100003刘家嘴社区
511325100004鹤鸣路社区
511325100005南街社区
511325100006西街社区
511325100007天宝寺社区
511325100008库楼坝社区
511325100009建设路社区
511325100010府南社区[2]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6768
男
28854
女
27914
家庭户户数
16387
家庭户总人口(总)
47030
家庭户男
23771
家庭户女
23259
0-14岁(总)
11769
0-14岁男
6230
0-14岁女
5539
15-64岁(总)
41839
15-64岁男
21019
15-64岁女
20820
65岁及以上(总)
3160
65岁及以上男
1605
65岁及以上女
155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4444
特色农产品枇杷、蔬菜、獭兔、奶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