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明代的商业是非常发达的,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有钱了就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明代玉器制造非常发达,这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民间观玉、赏玉之风盛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开有玉肆,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同时,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我们现今还能见到大量这一时期仿制的“古玉”,甚至连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经被明代仿古玉欺骗。
明代玉器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明作工严谨而精美;中期趋向简略,出现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玉件小巧玲珑,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种和作工;晚期更是绚丽多彩,玉器数量激增,特别是仿古玉器大量流行。在图案方面,与晚明社会风气相符,符瑞吉祥的谐音题材甚为风行,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首先是为了祈福,其次才顾及到美。晚期名工陆子刚所琢玉器反映了此期时作玉、仿古玉及文人用玉的交错发展的形势。
该玉器采用青白玉材,以浅浮雕形式在正面雕一总角男孩怀抱一条肥硕的大鲤鱼,寓意“鱼人得利”,或者说是“吉庆有鱼”,正是晚明时期社会上流行的装饰风格。反面模仿西周、战国时常用的乳钉纹,也有说是“谷纹”的。一来是采用流行的仿古手法,二来这种文饰本来的寓意也是“五谷丰登”,具有吉庆,祈福的意念。整块玉器雕工精细,手法纯熟,线条流畅,应是苏州一带的玉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