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黄姑镇地处杭州湾北岸,全镇总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5.21万人,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东距上海90公里,西与杭州相距130公里,沪杭公路、沪杭复线、平廊公路、独新公路呈"三横一纵"交叉而过。1990年,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首批百颗乡镇之星。1998年3月,列入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获浙江省卫生镇称号。2000年,通过嘉兴市级文明城镇验收,2001年获得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88元。
因黄姑塘贯穿全境,故名为黄姑镇。相传黄姑塘挖掘于明朝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又进行了疏浚,并在此建造了两座石桥,分别取名为“虎啸”、“吟龙桥”,系吉祥、昌盛之意。后逐繁衍成集镇,取名虎啸桥镇。民国时期,分别是黄姑、秀平、独山之一部分,属乍浦区管辖。民国三十七年一月平湖县调整乡镇保甲,黄姑将(甲)改为丁级镇公所。一九四九年五月解放,建政为黄姑乡、秀水乡、渡船乡,一九五六年三月黄姑乡、秀水乡,以及渡船乡大部分和韩庙的两个行政村合并为黄姑乡。一九五八年十月成立黄姑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九月政社分设,建立黄姑乡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六月又改为黄姑镇人民政府。直到一九九九年七月乡镇区域进行了调整,共建乡撤并入黄姑镇。
行政区划全镇共有14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下辖474个村民小组。分布于286个自然村,7个自然镇。
人口民族年末:总户数14099户,总人口514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9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35人,均系汉族。
地理位置 本镇位于杭州湾北岸,杭嘉湖平原。平湖市境东南距县城14.5公里。南滨杭州湾、东与全塘镇紧连,西与乍浦镇、林埭镇接壤,北与广陈镇、新仓镇交界。南北两条沪杭公路与一条平廊公路横向平行,独新公路由南向北纵穿全境。织出一个“丰”字形图案,交通十分便利。面积: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12.3公里,呈近似葫芦形,总面积6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5公里,年末耕地面积57142亩,人均耕地1.10亩。
环境气候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历年平均气温15.7℃。寒季以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5℃,最低曾达-10.6℃,夏季以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3℃,最高曾达39℃。平均年降雨量1157.5毫米,历年平均雨日175天左右。历年平均日照2075.2小时,无霜期为225天左右。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2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6月,撤乡建镇。
1987年,黄姑镇成为平湖市第一个社会总产值超亿元(现价)的乡镇,进入嘉兴市乡镇经济十强行列。
1988年5月,虎啸桥至独山公路建成通车。
1990年,黄姑镇被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
1996年,被批准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12月,嘉兴吉成制衣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国际标准认证。
1997年,在杭沪公路复线南侧建立镇工业园区。
1998年,被列为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成为嘉兴市级卫生镇。11月,黄姑镇法律服务所获省“文明所”称号。
农业经济本镇系粮、棉区。主要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粮食作物类:出产大麦、小麦、蚕豆、早稻、晚稻、大豆等产品。经济类:出产油菜籽、棉花等产品。西瓜是特产,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以创特色、展绿色、树精品、走外向为指导,全镇已初步形成了园区带龙头、龙头促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发展道路。努力发挥企业资本优势,不断推进工商资本等多种资本投资农业,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拥有了以双龙公司为典范的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镇建有秀沼、沙港、三兴三大国家级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以及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带。其中在秀沼园区内建设规划面积为1058亩的黄姑现代农业园区,被列入平湖市"五个一"工程,现已种植优质葡萄500亩,并带动全市开展万亩葡萄种植的"家家富"工程。建成了5万羽家禽养殖、5000头二元母猪、3万头三元生猪、1100稻田养蟹、1万亩早迟熟西甜瓜、1万亩优质杂交晚稻等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形成了村有特色、镇有优品的效益农业新格局。
工业经济黄姑镇素有"服装之乡"的美誉,已成为外贸出口服装生产专业镇,全镇日产各类服装近10万件,主要出口欧美和日本,在海内外享有良好的信誉和较高的知名度。全镇工业企业400多家,其中服装企业89家,五金企业107家。形成了以服装、五金机械为支柱产业,其它行业共同发展的多结构产业群体。2002年,全镇实现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实现自营出口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全年引进外资项目6只,合同利用外资343万美元,实际到位138万美元;引进市外项目2只,引进市外资金2618万元。在经济发展上,黄姑镇坚持走园区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以黄姑镇工业园区为中心,周圩工业点、新成达工业特色园为补充"的大园区开发格局。2002年,镇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通过扩规论证,在首期启动600亩的基础上扩规至1000亩。1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园区宾馆已落成,现已落户企业26家。新成达工业园规划面积1100亩,新成达运动服装特色园通过省级论证。
城镇建设 作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黄姑镇始终以"形象大提升,建设大进展,管理大提高"为目标,全面实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已形成虎啸桥、秀平桥、赵家桥、韩庙、庙桥、周圩、新兴7个小集镇。镇政府所在地虎啸桥集镇已形成以虎啸北路为形象点,虎啸南路、建设路、文明路、文化街等主要街道以及工业、商业、居民住宅分布合理的小集镇总体框架。目前,集镇虎啸北路地段已进入全面开发,虎啸大桥和农民新村建设已具雏形,镇区面积达到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0人。集镇商贸服务功能日趋合理,镇区内建有平湖市最大的乡镇农贸市场--黄姑农贸市场,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年交易额1700万元。
社会事业 黄姑镇积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拥有省级文明单位1家,嘉兴市级文明单位2家,平湖市级文明单位39家。以科教兴工、科教兴农为重点,切实加强科技工作。农村人口中,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0人;镇村镇村企业职工中,每万人有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26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投资2200万元的黄姑中学即将建成。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特色文化日趋繁荣。镇文化站跨入省特级文化站行列。医疗设施明显改善,设有医院2所,医疗机构31个,医务人员147人。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创建体育强镇。
今后五年发展规划今后五年,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学赶百强、再创辉煌”为总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进黄姑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力争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以上,年递增16%;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年递增14%;地方财政收入超过6000万元,年递增14%;工农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力争100亿元,年递增22%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其中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10亿元规模企业1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年递增8%;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跃上新台阶;力争跨入全省百强镇行列。坚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逐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完成计生主要工作指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村容村貌改善,文体事业得到新发展,群众素质明显提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显著增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后五年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全面完成连村通组骨干道路三年建设规划,实现村村通公交。加大对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从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实现每年有一个村“脱贫”。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推进农村改水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沼气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创建生态镇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村创建工作。
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构建为民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葡萄种植、水产养殖、食用菌生产、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特色产业,从农产品升值中增加农民收入。鼓励扶持多元投资兴办农林、畜禽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从务工就业中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各类专业协会的作用,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上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立和整合品牌,推进农业向绿色、无公害、标准化发展,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中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探索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积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努力扩大劳务输出。
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抓住南排出海工程拆迁有利时机,推进海塘等村农民新村建设。着力整治公路沿线、城郊结合部和外来人员集中的村落,切实抓好出租房屋管理和整治工作。努力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现代文明社区,力争在五年内全镇列入示范镇或整治镇。
(二)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平台建设。完成五金创业园一期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投入、早产出。抓紧规划和实施五金创业园二、三期工程,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政策处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五金创业园1平方公里的建设,力争新增投入10亿元,新增产出30亿元,成为该镇经济的新增长点。
推进招商引资。要围绕招商引资的工作目标,紧紧抓住长三角大开放、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强领导,分解任务,完善机制,转变方式,坚持以企引企,以外引外,坚持主动出击,优质接洽,努力做到在引资质量、引资方法、引资区域、引资机制等四个方面有新突破,力争引进超千万美元或亿元人民币的项目。
调整产业结构。按照提升服装、做强五金、兼顾其他的产业发展战略,依托科技和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重点培育和发展五金机械电子、终端产品类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盘活存量推进技改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以五金机械行业科创中心为依托,努力加强科技创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着力培育大企业、强企业,力争在五年内培育1家产值超10亿的企业,20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培育省级名牌产品2只。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上市之路,争取五年内有1家企业基本完成上市准备工作。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企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积极推进城镇发展
明确发展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市域规划、滨海新区(独山港区)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形成以虎啸桥镇(含工业功能区块)为中心,以周圩、新兴镇(独山)为两翼,以赵家桥、韩庙、秀平桥等小集镇为补充的城镇建设基本框架。
抓好规划编制。认真编制城镇总体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各村村庄规划,规划引路,城乡互动,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城镇开发新机制,走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开发的新路子。
实施重点工程。按照规划要求,重点加快建设路东延,凤舞路浇筑,构建一个1平方公里左右的新镇区。完成文化广场和市民公园建设。同时稳步开展老城区的改造,开发建设新兴镇独山海鲜街,加快周圩集镇环境整治,塑造黄姑镇区新形象。
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宾馆服务业发展,引进具有一定层次的综合性酒店落户黄姑,吸引世界知名品牌商场或大型超市到黄姑开办连锁店。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服务业总体发展,力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亿元。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耕地保护和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实施村庄规划,推进农村居民集聚。继续巩固和做好“两违”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限期拆除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好每年临时占用土地补偿金的收缴工作。强化城镇监察中队职能,加强集镇管理。
(四)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深化和推进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省级教育强镇和省级科普示范镇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级体育强镇。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整合卫生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农村文化体育阵地和设施建设,2007年全镇村村建成文化体育活动场所,2008年建成嘉兴市级文化特色镇。以“便民、亲民、利民”的理念,抓好体育工作总体规划,推进全民健身计划。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家庭等系列评创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升创建水平,推进城乡文明共同进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特别是农民学校等阵地,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引导农民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推动移风易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弘扬正气,营造科学、民主、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农民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努力培养新一代劳动者。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平安创建。创新农村民主管理形式,认真落实民主管理、一事一议、村务监督小组等制度,积极探索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制度等民主管理形式,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做好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全面启动“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认真抓好“民主法治村(社区)”的深入创建工作,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继续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加强司法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整合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实行“就地排查、就地解决、就地稳定”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积极推进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村等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加强群防群治体系建设。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深化“平安镇”创建工作,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五)切实推进党的建设
抓核心,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按照“五好”党委要求,组织班子成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政策学习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切实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镇党委总揽全局、调动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领导,凝心聚力,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我们的事业。
抓根本,切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保持党先进性的有效手段,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体党员,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宗旨观念、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认真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突出学习重点,完善学习制度,发挥党委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镇党校作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重点解决干部在工作中的责任心问题,在发展经济中的信心问题和在化解矛盾中的能力问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阳光工程”,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教育和管理、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以良好的党风来保证该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抓关键,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始终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按章”的要求,探索既能规范村干部日常行为,又能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特别是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认真寻找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慎重地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尤其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认真履行党管武装的责任,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
抓着力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干部是关键,狠抓落实,干部是主体。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机关服务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执政效率。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要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每个村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力量,其中女干部要有一定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