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埭镇
基本概况
林埭镇共有11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会,10004户,348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31人,全镇共有土地资源4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190亩。林埭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集中精力抓好项目推进,经济运行稳中有升,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国内生产总值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农业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工业建筑业5.07亿元,比上年增长9.7%;服务业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11083元,比上年增长13.1%。镇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五次人代会提出了建设水产强镇、工业新镇、文化大镇的目标。
自然地理
林埭镇位于平湖市南部,东邻黄姑镇,南与乍浦镇交界,西与当湖街道相连,北与广陈镇毗邻。政府驻地林家埭距市区9.7公里,总面积4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601亩,水域面积6878亩,01省道复线,杭浦高速(在建)穿境而过,乍浦塘、独山塘、黄姑塘呈“川”字形穿越镇境。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50个村民小组,9941户,34932人,其中非农人口2014人,外来人口6921人。本镇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1157.5毫米,平均日照2057小时,全年
以东南风为主导风。本镇属平原水网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7米,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位于群丰村的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在挖掘的2000平方米内,发现墓葬236座,出土各类器物3000多件。林埭辖区林埭系平原水网地区,是平湖市古老农业的东南缘,地面高程2.7米,土壤母系新老不一,来源不一,大致以林埭至虹霓公路为界线,
南部质地较松,以浅海沉积物为主,属粉泥田土种;北部为重壤土粘粒含量较高,以青粉泥土和青紫田土属为主。徐埭原属古泻湖区,土壤为河、湖相沉积,质地较均一,大部分为重壤土,地面高程2.5米。境内河港交织,主要河道黄姑塘、独山塘、乍浦塘、广陈塘流经本镇,灌溉便利。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且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全镇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均较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沿革
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证明,在4500多年前,早有先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耕种、生息。
明代刑部员外郎林凤,处士林日锦在这里聚族而居,后繁衍成镇,故名林家埭。明、清属齐景乡,民国19年建清溪乡,36年改为徐溪乡。1949年5月解放,建辖区为林埭乡和虹霓乡大部分,渡船乡一部份;1956年撤区并乡时合并为林埭乡。1958年10月,徐埭乡、共建乡和林埭乡合建徐埭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体制,仍按原乡规模建公社,名林埭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时建为林埭乡;1985年6月撤乡建镇。原徐埭镇在元时,南州徐鲤卜宅埭中,聚族而居,遂成市集,明代称徐家带。明初设当湖税课局徐埭纂节司。宣德五年至清属齐景乡。民国时期为徐号乡、徐溪乡。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成为中共海北工会活动中心。解放后建徐埭、祥圩两乡;1956年3月合并为徐埭乡;1958年10月与林埭、共建三乡合建徐埭人民公社;
1961年仍按原乡规模建徐埭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5年6月撤乡建镇;1999年7月,平湖市行政区域调整,徐埭镇、林埭镇合并为林埭镇。1958年,先后创办徐埭、林埭文化站,99年二镇合并,为林埭文化站,80年至81年开始创办文化中心;1989年原徐埭文化中心验收合格;1987年被省评为“先进文化中心”;2005年通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验收。文化站有1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活动楼。藏有图书一万多册,影剧院一座,座位750个。林埭镇群众文化活动渊源较长,解放前后,林埭、虹霓、徐埭镇上的茶馆均设书场,演出形式有评书、评弹、花鼓戏等,书目有《三国》、《水浒》、《白蛇传》、《珍珠塔》等。1950年—1958年,先后办起“新篁”、“祥圩”、“太平”、“华丰”剧团,活跃在农村各地。文革期间,原有剧团一律撤销,各村办起“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均演出样板戏。80年创办“徐埭青年越剧团”。男女演员廿四人,演出曲目有《泪洒相思地》、《王老虎抢亲》等大小曲目30余部。先后在嘉兴各郊县,上海周边乡镇及平湖各地演出。到84年底,共演出1000多场次,观众达30多万人。1985年,剧团办起了市内第一个文艺工厂——群艺服装厂,职工三十多人,89年并入社办厂。林埭人文荟萃,明清时,屠勋、沈初、倪辅等都有著作存世。“黑蝶斋”词人沈岸登“诗词皆隽妙,写山水兰石潇洒淡远,无俗尘气,诗词清新委婉”,时称浙西派词人代表。屠象美等的竹枝词至今仍感贴切自然。当代作家有: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作协会员白祥飞(1945.12生)自62年至今,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新民歌等80余万字。与女儿吴兰银合作的散文集《重辧月季花》,与他人合作的散文集《金桂飘香》在99年先后出版,歌词《隔着渔网望情歌》2000年9月获“全国华夏渔歌”大赛优秀奖;吴兰银的散文《阳光下的桑林》入选2004年《中华纵横获奖作品选》获全国“诗书画摄影征文二等奖”。散文《朝阳人家》入选2004年全国“新世纪之春”《共和国赞歌获奖作品选》获二等奖; 舞龙:“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调龙灯”“青龙摇摇头,来年卖只大水牛”,这是流传在林埭地区的一句民谣。舞龙是林埭的传统体育项目,始于明,盛于清,解放初,新篁圩村的火龙和小桥村的青龙,在平湖城乡颇有名气。改革开放后,舞龙这一体育形式如枯木逢春。84年,舞龙队进县城闹元霄,博得满堂彩,可谓万人空巷,争相观看;88年参加浙江省“华星杯”舞龙大赛,获制作演出二个一等奖;95年赴北京参加第九届“龙潭杯”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大赛获“优秀奖”;96年获全国“群星奖”、“广场舞蹈奖”,先后在北京、杭州、上海、嘉兴等地演出一百多场,观众达二十多万人次;2005年先后组建女子舞龙队、中学生舞龙队、敬老院的老年舞龙队、青壮年舞龙队等4支队伍,有演出人员100多人,女子舞龙队在2006年平湖市“三八”妇女节综艺大赛上获得金奖。在制作上,对原有的青龙、火龙进行整理和发展,88年制作了红黄蓝白黑等九种颜色的一条大龙、八条小龙和8块云牌,表演形式上,从传统的大龙独舞到九龙齐舞,并以大龙为主、小龙为辅,主次分明,配合默契,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平湖九彩龙。故而蜚声全国,饮誉海内外。
经济概况
工业概况
07年,全镇共有各类工业企业70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2家,规下企业有231家,个体户443户。至年底,全镇共有企业员工13153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员工共有711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6.2%,完成年初计划的101.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4.45亿元,同比增长17.45%,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8.8%。全镇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5亿元,利税1.52亿元,工业增加值4.9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比增长18.8%、34.7 %和26.1 %。其中,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79亿元,利税1.09亿元,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8 %、37.0%、22.5%。全镇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平湖市中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嘉兴马宝狮制衣有限公司、平湖市丰力纸业有限公司。利税总额超2千万的企业有1家,是中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利税总额超千万的企业有2家,分别是嘉兴金利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和嘉兴马宝狮制衣有限公司。服装纺织、造纸、箱包等传统行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五金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比重快速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五金机械行业规上企业(包括金属制品和光机电)完成工业总产值5.45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了3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7.7%,比重比去年(32.1%)有较大幅度上升。服装纺织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7亿元,同比增长了13.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0.3%,比重比去年(51.8%)略有下降。造纸行业完成工业产值1.08亿元,同比减少了20.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5%,比重比去年(10.6%)有所下降。其他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0.6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
农业概况
1989年后,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农业园区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镇农业总产值从1989年4806万元提高到2005年26126万元,同比增长4倍。农田基本建设:2000年,投入资金243.4万元,在祥中村率先建成1061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田成方、路成网、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农业园区,到2005年,共投入资金2719.93万元,在祥中、华丰、双庙、徐东、陈匠、东方红、共和、新庄、群丰9个村,完成园田化建设。农田改造面积2409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1%。2005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的水利建设,投入资金915万元,开挖土方43.6万方,新建地下渠道28公里,硬化排水沟30公里,疏浚河道11公里,改建机埠18个,为农业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种植业] 1989年以前粮食种植以双季稻为主,粮食面积88397亩,单产389公斤,总产34405吨。2005年以单季稻为主,晚稻35884亩,单产508公斤,小麦1808亩,单328公斤,大3211亩,单产320公斤,玉米121亩,单产327公斤,豆类3026亩,单产169公斤,蕃薯379亩,单产702公斤。粮食面积44430亩,单产465公斤,总产20663吨,比1989年粮食面积少50%,粮食总产减少40%。1989年油菜种植26073亩,亩产112公斤,总产2909吨。2005年油菜种植33366亩,亩产175公斤,总产5830吨,比1989年油菜面积增加28%,油菜籽增长100%1989年棉花种植面积3291亩,亩产皮棉55公斤,总产181吨。2005年棉花面积876亩,亩产皮棉80公斤,总产71吨;甘蔗面积150亩,亩产3291公斤,总产493吨;蔬菜6566亩,亩产2184公斤,总产14341吨;西瓜1865亩,亩产2540公斤,总产4736吨。
[养殖业] 祥中村朱勤芳1984年养殖种蛋鸭500只,产蛋8000公斤,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双庙村方中平在2002年养殖种蛋鸭500只,产蛋125000公斤,获利5万元。在他带领下,2002年率先成立种蛋鸭专业合作社,有会员800多户,集种蛋销售、苗禽引进、疾病预防、提供养殖讯息等一条龙服务。2004年养殖种蛋鸭是效益最好的一年,每枚种蛋最高价可达2.8元。到2005年,由于受国际禽流感影响,种蛋鸭养殖跌向低谷,养殖户举步维艰,一枚种蛋跌之0.30元。是年,仍有种蛋鸭养殖户807户,种蛋鸭存栏73.7万只。90年代初期,原富庄村集体养殖场养殖罗氏沼虾获得成功,稍后,祥中村原支书邹友良饲养罗氏沼虾25亩。2005年,全镇水产养殖51户,养殖面积4800亩,经济收入7732万元。其中南美白对虾1810亩,是年,全镇生猪存栏数7.1万头,出栏4万头。其中专业养猪115户,出栏24600头;养蜂16户,养蜂1960箱。
[农业龙头企业] 位于祥中村的“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黄雪金,属私人企业,创办于2000年11月,总面积801亩,建筑面积44500平方米,固定资产3726万元,职工128人,主要养殖中华鳖、巴西彩龟、观赏鱼,产品销售上海、杭州、江苏等20个省市,出口于英国。2005年,饲养观赏鱼3000万尾、商品龟800万尾、龟鳖300万只,产值8260万元,利税258万元。该公司是浙 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是省渔业科技示范基地。2003年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优秀农产品金奖。
农产品加工:四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座落在华丰村,法人代表钟金才,属股份制企业。创建于2001年,是一家从事内、外贸水产品加工的省级农业科技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2004年是嘉兴市首家通过出口水产品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双项认证。2005年固定资产3333万元,销售收入11285万元,创利569万元,现有员工310人。拥有微生物研发检测中心,有单冻机、平板冻结机、片冰机、对虾速冻深加工分割生产线;干、湿、蒸、煮自动生产线,外销加工车间3500平方米,储藏冷库1800吨,年加工能力3610吨。现有为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出境用养殖基地500亩。按照“DB33/T399.2——2003”对虾无公害养殖标准,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2005年与3122户养殖户确立销售关系,带动周边养殖户5120亩养殖,并以10%返还农户。是年,对虾仁出口281吨,创汇126万美元。是年,“世季鲜”牌冷冻南美白对虾在省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04年被平湖市政府评为优秀农业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创建奖。
[林业] 2005年种植花木、果树专业户18户,面积420亩,产值20.6万元。竹园面积1052亩,道路绿化400亩,村庄绿化247亩,农村林网绿化1769亩,经济林731亩,葡萄300亩。农民合作组织:2002年6月双庙村方中平成立种蛋鸭专业合作社,是年有社员56户、饲养种鸭2万余只,年底实现销售收入510万元;2002年林埭镇禽蛋专业合作社成立,到2005年底,共有807户养鸭户入社;2002年9月在祥中村成立水产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36户,到2005年共有社员80户,养殖南美白对虾等面积4800亩,当年收入7732万元;四季青水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2005年与周边3122户养殖户确立销售关系,俱成为合作社社员。是年,养殖南美白对虾5120亩,销售收入11285万元,利税569万元,出口创汇126万美元。
无公害农业:2003年在保丰村种植甜玉米150亩,2005年已扩大到1000亩;是年,种植无公害蔬菜1000亩,种植农户310户,主要集中在保丰等村;无公害南美白对虾763亩;顾怀金、陆余观等在新庄、共和村种植无公害葡萄300亩,无公害油菜籽1.3万亩,集中在陈匠、华丰等5个村;2003年在共和村率先种植无公害水稻500亩,到2005年,已种植无公害水稻省级基地1万亩,市级基地2万亩,主要集中在陈匠、共和、徐东、新庄等7个村。
规模养殖大户:2005年有养猪大户115户,饲养2463头,出栏24600头,是年,陈匠村陈建国养猪800头,出栏2500头;水产养殖大户65户,2800亩,祥中邹友良养虾28亩,产值14万元;种蛋鸭饲养大户807户,双庙村张翠观饲养700只,产蛋21000公斤;种粮大户36户,种植粮食1289亩,安徽庐江籍江翠英在陈匠村租种163亩,单产450公斤,总产730吨。
新农村建设新庄村于2003年在平湖市规划设计院的帮助下,编制了新庄新村一期规划。新庄新村一期规划总面积7.98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98公顷,规划建造新居总户数135户。2004年起,根
据村庄规划建设,我们在新庄农民新村一期总投入资金400万元,完成了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工作,经过三年的建设,现已落户新村的农房有130户。2007年,又投资35万余元,在新村内安装了二套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把现有的居民生活污水都纳入了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经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处理后的出水达到了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7)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同时投资30万元在农民新村中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达到20728平方米,绿化率达到26%,还在新村中建造了一个农民公园,投资1.5万元建造了一块篮球场,安装了10套健身器材,为居民创造了休闲惬意的舒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