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概况凤县古称“凤州”,始建于秦朝。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部,西邻甘肃,南接四川,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历史上多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地双石铺镇,邮政编码721700,电话区号0917。

行政区划凤县辖双石铺、凤州、黄牛铺、红花铺、河口、唐藏、平木、坪坎、南星和三岔等10镇,岩湾和温江寺2乡,100个行政村。境内还有马头滩林业局和辛家山林场等单位。一九九七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

历史沿革本县西有华夏始祖伏羲之地天水,西南有陇南地区,东南是富庶汉中,北连西岐关中之地,是华夏祖先最古老的聚居区。

1、三皇、五帝、夏、商、周

炎黄时期,属炎帝部落。夏时地处雍、梁二州交叉地区。商末属岐封地,也是武王姬发崛起之地(姬姓是黄帝最重要的直系后代,岐也因此成为汉族姬姓、吴姓、林姓等诸多姓氏的共同发源地)。周并梁州于雍州,为陇右近畿之地(西为秦、南为褒)。

2、秦(前221一前207年)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在今凤县与留坝县大部,太白县小部和甘肃省两当的范围内设故道县(县治在今张家窑与龙家坪之间),隶陇西郡。据《二十五史补编》解释:“故,同妨,本作故;道,导也。县南之三道河,东北对嘉陵江,即《水经注》之故道水,像女子仰卧,据首举手,有所道也”。县以此得名。楚汉之际,项羽三分关中之地;设三王,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兴平东南),故道县属章邯封地,境内废丘关(今留凤关)为其边界。

3、西汉(前206一前3年):

高祖元年(前206年),分陇西郡置广汉郡,沿用故道县,仍属陇西郡。元鼎六年(前11年),分广汉西部置武都郡,领九县,故道县(今凤县、甘肃两当县)为其所辖。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故道县为善治。

4、东汉(25—220年)

沿西汉建置,仍称故道县。明帝永平六年(63),设梁泉戊。

5、三国(220—280年)

魏废梁泉戍,以故道县分置梁泉县。蜀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三次伐魏,克武都,阴平二郡,领县七,故道县属其一,为蜀、魏之边界。

6、西晋(265——317年)

初沿三国魏建置,后梁泉县并入故道县。元康六年(296年),氐族豪强杨茂搜于武都称王,建仇池国,故道县为其所辖。永嘉之乱(311年)后,仇池、武都无定属。

7、东晋、十六国(317—420年)

晋建元六年(343年),后赵石虎遣将攻占武都,领下辨(今甘肃成县),河池、沮、武都(今甘肃武都县),故道五县。

8、南北朝(420—589年)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1年),招定仇池氐,立故道镇,治所在今凤州。北魏延兴四年(474年),于故道县治置故道郡,隶属河州,领广乡,两当二县·。太和元年(477年),在故道镇复置梁泉县。故道郡治迁故道镇。孝昌二年(526年),置南岐州,州治梁泉县,领三郡八县:固道郡领梁泉(今凤县)、龙安、商乐、两当四县。广化郡领广化、思安二县。广世郡领同谷、泥阳二县。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南岐州为凤州,改故道郡为归真,分置两当郡。州治梁泉,统五郡九县:归真郡领梁泉(今凤县)、龙安、商乐三县。广化郡领广化、思安二县。 两当郡领两当县。武阳郡领盘提、茄芦二县。广世郡领同谷县。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废归真、武阳二郡,龙安、商乐二县入梁泉县,属两当郡。

9、隋(581—618年)

开皇三年(583年),又废两当、广化、广业三郡。直辖五县,梁泉县属其一。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化县为河池。大业元年(605年)罢康州并入凤州。三年(607年)罢凤州,于梁泉置河池郡。思安入河池县(治所在今甘肃徽县银杏镇),与两当、同谷并属河池郡。

10、唐(613—907年)

武德元年(613年),改河池郡为凤州。以梁泉县分置黄花县(《汉中府志》记载:黄花故城,在凤县北六十里,东汉故道县地梁泉县之梁道乡也。其东有黄花川,故名)。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河池郡。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凤州,隶属山南西道,辖梁泉、黄花、两当和河池四县。宝应元年(762年),黄花县并入梁泉县。光启二年(886年), 以兴(今略阳县),凤二州置感义军。文德元年(888年),升凤州为节度府,辖兴、利(今四川广元市)二州及梁泉、两当和河池三县。

11、五代(907—960年)

后梁贞明元年(915年),蜀克凤州,置武兴军,割文州(今甘肃省文县·)、兴州隶辖之。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废武兴军,降凤州为防御州。以凤、兴、文三州隶山南西道。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正月,后蜀置威武军于凤州。五月,后周遣将伐蜀,十一月克凤州,凤州为后周所辖,领梁泉县。

12、北宋(960—1127年)

乾德元年(963年),分川、陕为四路,凤州降为团练州,隶秦凤路,治梁泉。领梁泉、两当、河池三县。

13、南宋(1127—1279年)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金议和,以大散关为界,割和尚、方山二原于金。宋于关内筑兴赵原(《蜀鉴》,兴赵原距黄牛寨西十五里)。十四年(1144年)三月,凤州改隶利州路。九月,分利州为东、西两路,凤州隶属利州西路;治梁泉。辖梁泉、两当、河池三县。淳熙二年(1175年),凤州改隶兴元府。咸淳四年(1268年),梁泉县并入凤州。隶属兴元路(今汉中)。

14、元(1271—1368年)

沿南宋建置,仍称凤州,隶属兴元路。

15、明(1368—1644年)

洪武二年(1369年), 凤州隶属凤翔府。四年(1371年),改属汉中府。七年(1374年),降州为县。

16,清(1644—1911年)

清初沿用明建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分置留坝厅,以南星界碑为界,南属留坝,北属凤县。

17、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民国元年(1912年),沿用清建置。2年(1913年),废府设道,凤县属陕南道(后改汉中道)辖。17年(1928年),撤销汉中道,凤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凤县划归第六行政督察区(汉中)置辖。38年(1949年)5月,凤县人民政府在户县成立,隶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6月,国民党九区(宝鸡)专署决定:凤县临时划归九区专署辖。9月3日,县人民政府由宝鸡县(陈仓区)玉涧堡进驻黄牛铺。草凉驿以北为解放区,以南为国民党统治区。同月,汉中分设东、西两路专员公署,凤县属西路专属辖。

18、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1949年11月27日,全县解放,隶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辖,县治凤州。1950年5月,凤县划归陕南行政公署辖。1951年2月,陕南行署撤销,归汉中专员公署辖,同年6月1日,县人民政府由凤州迁驻双石铺。1959年1月,凤县、留坝县合并,统称凤县,县治双石铺。原留坝县置留坝、江口两公社。1961年1月,留坝、江口两公社归汉中市辖,凤县归宝鸡市辖。同年10月,宝鸡专区恢复,凤县改属之。1971年2月撤销宝鸡地区,凤县遂归宝鸡市辖。1979年3月1日,宝鸡地区复设,凤县复归宝鸡地区辖。1980年3月1日,宝鸡地、市合并为宝鸡市,凤县改宝鸡市辖。

地名含义据《元和郡县图志》凤州“因州境有鹫鹜山为名,按成州同谷县本是凤州西界,县南有凤凰山, 因为州名。” 《方舆胜览》载:有周之兴,努蜚尝鸣于岐,翱翔至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日凤翔府, 南岐日凤州。县袭州名,南岐即境内南岐山。

自然地理凤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经106°24′54″——107°7′30″,北纬33°34′57″——34°18′21″。因地连陕甘,又处入川孔道,北依秦岭主脊,南接紫柏山,古栈道贯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县境海拔在915—2739米之间,县城所在地双石铺镇海拔960米,西北隅与甘肃省两当县交界处透马驹峰海拔2739米,为境内最高点。紫柏山、代王山等海拔在2500米以上。最低海拔915米,位于温江寺乡西部河谷。嘉陵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境内代王山南侧,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在境内长76公里,在县境西南部形成凤州——双石铺宽谷构造盆地,小峪河、安河等为其主要支流,呈枝状分布。东部中曲河为褒河支流西河上源,南流出境,属汉江水系。属暖温带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1.4℃,1月平均气温–1.1℃,7月平均气温22.7℃,年平均降水量613.2毫米,无霜期188天。本县地下蕴藏有丰富的铅、锌、铜、铁、金等金属矿藏和煤、石灰石、硅石和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苹果、凤椒、凤党(参)是凤县的名优特产。其中凤椒是本县的传统特产,以“大红袍”品种最负盛名。境内现有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紫柏山风景区和嘉陵江源头风景区等旅游景点。

社会历史凤县地处秦、蜀、陇咽喉地带,历来是军事活动的频发地区。秦末,刘邦经此进驻汉中,后又经此进攻项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曾从凤县经过。唐代,玄宗、僖宗为避战乱,曾先后经本县逃往四川。南宋时,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曾长期屯兵于此,并发动多次战役,给金兵以重创。近代,这里曾是革命与反革命鏖战的地方。30年代初,中共凤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凤州西街小学成立,支部书记赵德懋领导进步师生对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30年代中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二方面军、第七十四师曾先后经过本县或在本县活动,给当时黑暗的凤县带来了曙光,播下革命的种子。1939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英国友乔治·何克来双石铺,领导开展工合运动,创办培黎学校。1940年春,中共中央曾派刘鼎、陈康伯等从延安来双石铺,帮助路易·艾黎研究西北工合发展计划,使双石铺成为工合西北区的实验中心。40年代中期,王震将军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完成号称“第二次长征”的任务后,回延安途中,又经过本县,使本县人民再次受到革命的洗礼。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会战于秦岭为大西北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人文概况1、民歌:本县地处黄河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汇处,又与陇南毗邻,因此民歌地域性鲜明,东部、有西府曲子味,南部,有汉中巴山山歌味;西北部,有陇南民歌花儿味,有的甚至与广西民歌相近。这些风格不同的曲调组成本县民歌的独特风韵。

2、社火:①筏子舞系本县发掘的古老民间舞种,流行于张家窑村一带。因表演时,演员脚踩一方形筏子,形若绿水浮筏而得名。②板凳龙:系本县发掘的民间舞种,流行于河口镇一带。道具系一条中间锯断的板凳,一端扎龙头¨一端扎龙尾,中间可以自由摆动。演员作武士妆,两人执龙首;一人执龙尾,一人执彩球前导,在激烈的锣鼓声中腾翻跳跃。本县社火还有马(牛)社火、四老爷骑扛子、跑驴、龙舞、狮舞、高跷、车社火、床社火、背社火等等。

3、诗歌:凤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大量的文人墨客路过,留下不少佳作,诗歌作品的:①王勃(唐) 《晚留凤州》;②杜甫(唐)《晓过凤岭》;③王维(唐) 《青溪》、 《自大散关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④陆游:(宋) 《倾发从戌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感》;⑤林则徐(清)《中秋夜宿凤县署斋与方六琴明府饮得诗二首用六琴原韵》等。

4、古栈道遗址:①故道遗址:大散关南坡有故道路基数段,隐于荒草中。②连云栈道:此道多为沿山碥道。凤州南越凤岭至三岔村一带,遗迹很多。心红峡摩崖石刻,为明、清时雕凿。刻文为“翠峰排秀”、 “千流飞雪”、“万叠堆青”、 “云栈第一佳处”、 “长虹饮涧”等。③陈仓道遗址:连云寺村头有清乾隆年间石碑一通。上刻“对面古陈仓道”。长坪村的偏崖子有栈道孔53个。为方、圆二种。④平(木)江(口)栈道遗迹;此道起于斜水,入凤境平木镇,经坪坎达留坝江口,沿路栈道遗迹很多。

5、碑碣:①留凤关记碑:清同治元年(1862年)立,在留凤关村一组关岭上,碑文记述废邱关更名留凤关的原因。②废丘关创立义学碑。③南天门石碑。④果老洞感怀碑等。

6、石塔:①黄牛铺五里庙舍利石塔。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②唐藏乡杨家庄景禅寺舍利石塔,清代建。③双石铺乡十里店村边山石塔。④觉灵宝塔等。

7、村落遗址;①梁鹿坪仰韵文化遗址;②桑园仰韶文化遗址;③西庄遗址;④张家窑遗址;⑤新庄遗址等。

8、古建筑及名人旧居:①文庙大成殿;②银母寺戏楼;③张家窑城隍庙大殿;④路易·艾黎故居。

9、石窟造像:①果老洞石窟:唐朝修建,宋、明、清相继开凿,现遗6个石窟,窟中造像已毁,现存“洞天云窟”、 “石窟烟霞”。②消灾寺石窟:建于明代,现遗3窟。③佛爷湾石窟造像。④天台山石像。⑤石雕佛像。

10、凤县八景:清代由于县治设于凤州,故旧时的凤县八景多出于凤州,具体为:南岐霁雪;凤岭晴岚;铁棋仙迹;萧寺晨钟;栈道连云;滴泉鸣玉;石门秋月;唐沟烟柳。

矿产资源凤县境内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经地质部门勘探,现有金、银、铅、锌、铜、锑、铁、煤、石灰石、硅石、钠长石、石英石、石墨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100多种。其中铅锌已探明储量360万吨,约占全省铅锌矿储量的80%,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黄金已探明储量40吨,远景储量百吨以上;铁矿石储量260万吨;煤炭储量506万吨;磷灰石储量2.248亿吨;水泥石灰石储量7.79亿吨;钠长石200万吨;电石灰岩372万吨;石墨储量65万吨;石英石储量290万吨,矿藏潜在经济价值在300亿元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凤县以发展矿业振兴经济总揽工作全局,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不断拉伸产业链条,形成了铅锌、黄金采、选、冶一条龙产业格局,矿业对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75%以上。县境内现有陕西省矿山建设公司、二里河铅锌矿、八方山铅锌矿、银母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东岭锌品厂、荣达磷肥厂等十户部、省、市、县属大中型矿山企业,3户铅锌冶炼企业,183户县、乡、村小型铅锌采选企业,形成年产锌精粉100000吨、铅精粉30000吨、电解铅10000吨、锌锭9000吨、铅合金5000吨的生产能力。县境内已建成陕西四方金矿、三台山金矿、小峪河金矿、庞家河金矿4户黄金企业,年产黄金3万两,位居全省黄金大县前列。

交通状况凤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宝(鸡)成(都)铁路穿境而过,316国道、212省道在此交汇,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境内山青水碧、景色秀丽,紫柏山生态旅游资源、辛家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嘉陵江源头风景区、陈仓古栈道、灵官峡石崖等景观都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全县城乡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和国际互联网。原三线企业搬迁后留置的大量厂房、厂址和基础设施保存完好,可供开发利用。

经济发展凤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改革,扩大开放,走政策指引、智力开发和科技兴县的路子,确立了“四五”经济发展战略。2007年9月4日,凤县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陕西省第13位。

名优特产凤椒:大红袍花椒是凤县的名优土特产品,粒大、色艳、味浓、肉厚、外鲜红、内淡黄,果柄有小瓣,形似双耳,是与其它产地花椒最大不同之处。既是优质的调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药,用于佐料,使肉菜鲜美,且又去腥、杀菌功能。用于中药,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凤县栽植花椒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凤椒卓越的内在品质,被专家赞誉为"花椒之王",是凤县的名特产品。凤椒又名"大红袍"其色鲜红、粒大、肉厚、有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目前全县花椒存留达到32000万株以上,年产花椒1100吨。

苹果:凤县气候适宜苹果生长,果品质量好。是省级优质果品基地。是凤县优势产业之一,苹果品种繁多,有红富士、新红星、秦冠等品种,其中新红星、红富士获省优称号。凤县是苹果适生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决定了苹果的优秀品质,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所产苹果果面清洁、蜡质厚、着色鲜艳、硬度大、含糖量高、耐贮藏、货架期长。目前县上已建成以凤州、平木、唐藏、双石铺为中心的苹果生产基地,可年产苹果4万吨。

中药材:凤县所产党参,狮子盘头,芦下密集横纹。皮松肉紧,质地柔润,有弹性而易折,断面黄白相间,其味清香甜。凤县药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410种,既有麝香、牛黄、熊胆等珍稀动物药材,又有党参、贝母、杜仲、天麻、西洋参等价值较高的植物药材。凤党是凤县四大名优特产之一,属西路党参之中的佼佼者,系滋补精品,几百年前就远销东南亚一带。目前,凤县已建成以凤党、秦艽、柴胡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1万亩。2004年凤县药材留存面积达到4.94万亩。

食用菌: 凤县食用菌是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的短平快产业。全县每年产各种上栎类、灌木、剪枝、植物秸秆、玉米芯等原料近万吨,具备长年生产种菌类的可能。所产食用菌以其色鲜味美、香气浓郁、回味悠长、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现有开发出黑木耳、金针菇、反季节香菇、灵芝、茶薪菇、天麻、杏孢菇、鸡腿菇、灰树花、百鳞菇、猴头等20余个品种,年产量达800吨以上。

民间艺术品---马勺脸谱: 80年代初民间艺人将秦腔、社火脸谱绘制于木头马勺之上,凤县的民间艺术品--马勺脸谱,曾在北京、杭州、广州、西安、法国巴黎、美国俄亥俄州展出,并在中国首届艺术节“画中戏”展览,有24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