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大池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部,距龙岩市区27公里,东与小池镇毗邻,南与永定县虎岗乡接壤,西与上杭县溪口乡交界,北与上杭县古田镇相连,地处永定、新罗、上杭三县区交界。大池农贸市场是周边乡镇农副产品及其它商品贸易集散地,也是本区边界集镇较繁荣的市场之一。该镇总面积109.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60.8亩,现辖13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总人口11707人(其中农业人口11049人)。社会总产值3.98亿元,比增10%;其中农业总产值0.89亿元,比增9.3%;企业总产值2.79亿元,比增13.9%;财政总收入537万元,比增9.8%(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169.27万元,地方级收入完成367.7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4686元。该镇计划生育率99.06%,出生率9.27‰,晚婚率82.42%。
【行政区划】
红斜村
北溪村
大东村
秀东村
西洋村
雅金村
竹何村
合甲村
大山村
南燕村
黄美村
大和村
九里洋村[2]
【人口数据】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10902
男
5645
女
5257
家庭户户数
3108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458
家庭户男
5321
家庭户女
5137
0-14岁(总)
2329
0-14岁男
1207
0-14岁女
1122
15-64岁(总)
7656
15-64岁男
4085
15-64岁女
3571
65岁及以上(总)
917
65岁及以上男
353
65岁及以上女
56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801
【农业结构】大池镇是新罗区典型的农业乡镇之一。镇党委、政府充分抓住“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示范乡镇”和“全省农科教结合示范乡镇”这一有利时机,按“调高、调优、调大”发展思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粮经比例(3:7),把调整粮食播种面积与发展经济作物,实现多熟制种植模式结合起来。
该镇农作物播种面积29966亩,其中粮食作物16812亩,产量7007吨;花生2500亩,产量625吨;烤烟1508亩,产量177吨;种植蔬菜8647亩,产量11692吨;水果种植面积9110亩,产量8526吨。全镇生猪存栏26280头,出栏32623头,肉类总产量达2449吨,比增11.4%。全年禽蛋产量808吨,水产品产量451吨;生产松脂388吨,木材6190立方米,毛竹15万根。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913万元,比增9.3%,其中农业3997万元,林业838万元,牧业2894万元,渔业889万元。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大池镇充分利用龙津河整治,城郊养猪向乡镇转移这一契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使之成为农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镇经济发展上新水平。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全镇已兴办万头以上猪场三个,具有世界先进良种祖代种猪扩繁场1个,500至1000头猪场3个,100至500头猪场28个,全镇年存栏生猪17000头,出栏达30000头。
【乡镇企业】根据区委、区政府把大池镇定位为“农工并举卫星镇”战略方针,加大镇村集体企业改革力度,加快企业个私经济发展步伐,使全镇经济得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大池镇共有各类企业214家,其中有个私企业193家;胶合板厂5家,纸厂10家,梅子加工厂13家,塑料米厂26家,竹凉席厂10家,其它129家,解决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企业总产值达2.7925亿元,比增13.9%,其中工业产值1.04亿元,比增6.9%;企业增加值0.542亿元,比增12.7%。
【社会事业】该镇财政共投入教育经费237.39万元,占财政总支出47%,中学有专职教师50人,在校生666人,学生巩固率在98%。该镇村村通有线电视,共有5个村与市区有线电视联网;逐步完善基层阵地建设,已有6个村建立科技致富指导站,13个村全面铺开,全面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池镇投入卫生保健经费12万元,镇中心卫生院设有病床12张,医务人员23人,有7000多人参加合作医疗,参保率75%。
【移民安置】大池镇接收重庆市江南乡三峡库区外迁移民22户,102人。镇党委、政府从讲政治顾大局出发,在安置移民工作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移民现已稳定,工作逐步转入恢复生产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