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亲合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电子亲合能与电离能相对应,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气态一价负离子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记为E1,简称电子亲合能(E),同样,也有第二、第三电子亲合能,记为E1,(E2、E3)等。电子亲合能等于电子亲合反应焓变的负值,单位kJ·mol-1。例如Cl(g)+e - = Cl-(g) 348.6kJ·mol-1 E1= -348.6kJ·mol-1

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一般为正值,第二电子亲合能多为负值,因为一价负离子排斥外来电子,若再结合电子必须供给能量以克服电子的斥力。

电子亲合能难于直接测定,数据的完整性远不如电离能,且有较大误差。表5-7列出一些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亲合能数值越大,则气态原子结合一个电子释放的能量越多,与电子的结合越稳定,表明该元素的原子越易获得电子,故非金属性越强。反之亦然。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取决于原子的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亲合能逐渐增大。因为原子有效核电荷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随着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增多,原子更易获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以卤族元素数值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亲合能呈递减变化。但第二周期N、O、F三元素反而比第三周期的P、S、Cl电子亲合能要大,这是因为N、O、F的原子半径很小,电子云密度很大,电子间斥力增大所致。

有些元素电离能较高,电子难以电离,并不意味着易于结合电子。例如稀有气体外层为8电子稳定构型,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都不容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