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概况

苏家院乡东西以南北走向的两山脉为屏,南以高低起伏的山岳为枕,北以乐居为邻,正是一道开放的大门。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地势平坦,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7公里。最高海拔2760米,最低海拔1915米,年降雨量750毫米,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1°C,森林覆盖率达65%,在昭阳区还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水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水库7个,坝塘126个,年蓄水量700万方,除此还有渔洞水库南干渠由北向南依山而过,流入永丰镇,南北支渠由南北而起顺东南面山脚向中部汇聚。形成了十分便利的灌溉网络。交通四通八达,分别以南北、东西南向的四条主道为主形成了十分方便的交通网。
人文概况
全乡共有5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9114户,总人口36448人。其中:汉族35355人,占总人口的97%,苗族78人,占总人口的0.0214‰,彝族948人,占总人口的0.26‰,其它民族26人,占总人口的0.06‰。城镇人口777人,农业人口335671人,农业劳动力19880个,现有耕地面积2.7732万亩,水田1.24万亩。烤烟0.6万亩,苹果0.6万亩,其它经济林果0.2万亩,人均有耕地0.8亩,人口密度321.8人/平方公里,平均亩产粮食400公斤,平均亩产烤烟133公斤。
经济状况国民生产总值5605万元,人均1322元。工农业总产值4605万元,人均1322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1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人均175.21元,农业总产值398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农民人均1116.18元。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产值183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45.8%。其中烤烟730万元,占种植业的39.89%。畜牧业产值1849万元,占种植业的46.4%,渔业产值15万元,占种植业0.82%,其它236万元,占种植业的12.89%。粮食总产量19135167.8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73.3公斤,年产肉1871吨。人均有肉30公斤。烤烟总产量85万公公斤。
特色简介
(一)宽广肥沃的土地以及在丰富的水资源及便利的交通,为苏家院的种植业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乡内的四个经济区域现已基本按苏家院乡五年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逐步在得到落实和实施。一是以苏家院街、牛街子、迤那街为依托的“个私经济带”逐步走向规范和繁荣。为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可靠的场所保障;二是以1.2万亩良田为“优质专用型粮食生产经济带”为基,以“昭通市昭阳区木瓜林大米有限公司”为窗口的优质大米已创立品牌走入市场;三是以渔洞南干渠、支渠延线灌区为依托的“特色作物经济带”已开始向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方向迈进,现已有外商在迤那投资建设蔬菜基地和冷冻库,并以此为点向全乡四周扩散,形成了特色蔬菜种植基地。
(二)丰富的粮食为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土鸡养殖以双河村九社的杨怀兰、迤那村25社的胡绍平、苏家院村11社的蒋仕贵为典范,已逐步形成规模;仔猪及肥猪的养殖业虽然现在比较分散,但也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全年仔猪出栏达7万头,肥猪1.5万头;山羊04万头,现已远销全省各地,并向省外发展市场。除此之外,在养殖业上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三)苹果也是苏家院的一个支柱产业,现有苹果林6000余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规模,如能投资建设冷库,将大提高苹果的市场价。
(四)其它产业
1、招商引资的昭阳区铜锌选厂,已在苏家院落户发展,已发展成年产值2000余万元的厂,现拥有职工100余人;
2、以牛街身泰休闲山庄和官闸旅游山庄为龙头的旅游服务业逐步得到发展,且发展执着良好。
文化教育苏家院乡建有中学一所,校舍建筑面积11190平方米,拥有教师103人,在校学生1901人,距离乡政府1.0公里;小学13所,校舍建筑面积13135 平方米,拥有教师194 人,在校学生3984人。整个乡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885人,其中小学生3984 人,中学生1901人。
全乡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学校图书室14个、业余文娱宣传队5个(老年协会)。[1]
基础设施设施逐步完善:“渔洞水库”南、北干渠及支渠的修建,乡内骡马河水库、官闸水库、白虎山水库、荒冲等水库及已经实施的迤那村硕基塘和坪子村的农业综合开发大大改善了辖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凤苏公路(凤凰镇到苏家院乡牛街段)已通车,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正在改建的“昭大”公路、“柳龙”公路必将把我乡经济建设拉上快车道。
截止2006年底,该苏家院乡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有8956 户饮用井水,有175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9.5 %)。有9352户通电,有676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067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9.9 %、70.9 %和54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28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014户(分别占总数的55 %和42 %)
苏家院乡到区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乡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1 公里,建有集贸市场3 个(牛街、迤那街、苏家院街)。全村共拥有汽车143辆,拖拉机188辆,摩托车263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173.5 亩,有效灌溉率为47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63.5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8 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6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建有小水窖110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1户。全村有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2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0 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923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34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40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8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