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瓣相似原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等瓣相似原理适用范围较广,它是R.Hoffmann于1981年在他的Nobel奖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来的,该原理的提出就像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力地失去了交叉学科金属有面和原子簇化学的发展. 众所周知,CH3,CH2,CH是构成有机化学物的基本分子碎片,而MLn(M为金属,L为配体,n为配体数)则是构成金属簇合物的基本分子碎片.R.Hoffmann及其同事运用推广的休克分子轨道法(EHMO)获得得大量有关MLn碎片的分子轨道信息,其中特别注意的是有关它们的前线轨道,即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HUMO)的分子轨道信息. R.Hoffmann发现,虽然有机碎片CH3,CH2,CH与无机碎片MLn是迥然不同的两类碎片,但它们的前线轨道具有相似性.Hoffmann把有相似前线轨道的碎片分别称为等瓣碎片(isolobal fragment).等瓣相似(isolobal analogy)指的是这些碎片所具有的前线轨道在数目,对称性,能量,形状及所含电子数上的相似性.

近年来,等瓣相似原理已广泛地用于原子簇化学物的设计合成.人们基于无机金属碎片与有机碎片以及与由它们所衍生的碎片之间的等瓣关系,发现了一系列等瓣试剂和等瓣反应,并利用它们设计合成了多种结构新颖和性质独特的金属簇合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